□本报记者 姚力丹
夏日炎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
这个夏天,人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广阔无垠的田野:他们种有机农产品、育高档苗木、养生态猪,现代农业建设风生水起;他们下基层、跑田头,为各地农户送去最急需的科技指导和帮助,做起了服务“三农”的基层农技员……“走,到农村去”,已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心声。
大学毕业生热衷投身现代农业
这些天,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毕业生徐步青正忙着在自己承包的基地里进行山核桃后期生长养护管理。虽然刚拿到毕业证书,但他的农业创业之路已经走得有声有色。“还没有毕业我就开始谋划了。”徐步青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和两位校友一起在临安锦北街道金马村承包了10亩土地,培育薄壳山核桃,虽然规模不大,但进展得很顺利。同时,他还在尝试着探索培育铁皮石斛苗。“现在大家很注重养生,我育出的第一批铁皮石斛小苗已经被订购一空,卖了3万元。”说起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农业事业,徐步青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读研究生时就学习了铁皮石斛的育苗知识,现在理论加实践,他很有信心成功,“将来我还要建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大棚,同时力争让铁皮石斛组培产业化,出效益”。
和徐步青一样,今年浙江农林大学有40多位毕业生选择到农村创业,占涉农专业毕业生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个比例正在逐年增长,以前很少有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农村创业,但现在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头,大家的观念已经开始转变。”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办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健康绿色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投身现代农业是一件很有前途的职业。”浙江大学环保专业的学生方艳今年毕业,这位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姑娘做出了令周围人不解的决定,加入一个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创业团队——浙江农博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农博公司是全国首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主要从事有机农产品、有机饲料、有机肥料的研发。目前公司已有30多位成员,基本都是浙江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不少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投身“三农”创业的年轻人有个共同的心愿——生产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助力食品安全事业。
“很多人以为搞农业没前途,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现代农业既有前途又有‘钱途’。”准备报考浙江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的方巧现在是农博公司的市场营销负责人。她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浙江已有十几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有机农产品包括仙居猪、仙居杨梅、奉化水蜜桃、临安高山蔬菜等。“有机农产品很受欢迎,去年,我们养了500头有机猪,每公斤猪肉的售价高达近100元,仍旧供不应求,今年的规模将扩大到3000头。”方巧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年销售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元左右。
“现代农业急需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农博公司的研究指导老师谭启仁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又有好几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毕业生将加入这个创业团队。
基层农技服务人才成“香饽饽”
除了投身农业创业,从事基层“三农”服务也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80后大学生项颖明2009年被招入丽水莲都区农业局,现在他已经是该区黄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副站长。“在这里,我的专业技术有了发挥的平台。”项颖明告诉记者,他是浙江经济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来到农业技术服务站后从事农村经营管理,“在农村工作非常充实,特别锻炼人”。
但同时,项颖明在日常工作中也深切感受到基层农技服务人才的缺乏,非常需要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下转第2版)
(上接第一版)
据悉,虽然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投身“三农”的扶持政策,但目前农林行业人才缺口仍然明显,全省仅农技推广机构中农技人员缺口就达2600多人。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5日,我省出台了《关于开展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试点工作。今年,浙江农林大学将为温州、湖州、嘉兴、金华、衢州、丽水、台州、舟山等8个地区的35个县(市、区)定向培养本科生133名,涉及农学、植物保护、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医学4个专业。定向培养生按期毕业后,应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定向培养生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期限不得少于5年。
浙江农林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何振波介绍,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的招生为理科二批提前录取,录取分数线将在本月16号公布,除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将免学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们将针对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突出专业性,加强技术教学,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适合基层农村工作需要”。
终文焕是莲都区大港头农业技术服务站去年新招的大学生,现在从事农机服务,他认为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非常好,“既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又可以为农村提供紧缺的人才”。终文焕还想提醒那些准备投身“三农”行业的学子们,“农村工作非常辛苦,特别是技术服务,不管风吹雨打,都要上山下乡为农民做指导,因此不仅专业知识要学得十分扎实,还要有一颗肯吃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