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28本“茶叶账”记录巨变土专家的种茶“致富经”

  从人均年收入仅1510元的贫困村,到发展茶产业脱贫致富,庆元县龙溪乡鱼川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村”。村民们说,村委会主任吴远付功不可没,是他带领村民种茶叶,一步步走上致富路的。
  时至今日,村民还在为10年前选择茶叶而津津乐道。“我家种了2亩多茶叶,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有了茶叶,才让我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老俩口也不要小孩负担了。”村里75岁的吴世福老人乐呵呵地说。
  因为成绩突出,吴远付个人多次受到上级肯定和表彰,先后被省、市科委授予“农村科技示范户”称号,被县里评为优秀村委会主任、“双带”示范户、农民土专家等。
28本“茶叶账”,记录农民生活巨变
  这些年来,吴远付给每家每户都建立了茶叶档案。在吴远付家,他给笔者搬出一摞大大小小的账本,共28本,叠在一起有25厘米厚。这就是10年来他向村民收购茶青的明细账。翻开这些新旧不一的笔记本,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清清楚楚地记着收购的每一笔茶青数量,页眉上还注明卖主的姓名。“通过账本可以反映出来,近三年来,茶园平均亩收入在4000元—6000元。去年,村里收入最高的农户有近3万元,最少的也有6000元。这样一来,每年、每户都有对比了。”吴远付兴奋地说。
  茶农吴昌锡说:“吴远付收购茶青的价格每公斤要比别人高1.2至2元,所以茶农都喜欢把茶青卖到他的合作社,临近的福建政和县澄源乡、寿宁县下党乡都有茶青送过来。他对茶青的要求很高,但对我们茶农很照顾,去年我家采的茶叶质量不是很好,他照价收下后把那些茶叶拿去倒掉了,他说,老人家采茶难,宁可自己亏点钱,也不让我们减收。”
  去年,鱼川村单茶叶一项经济总收入达到6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村民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7户盖起了新房,而茶园经济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茶叶上做文章,让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时间回到2002年,当时,30岁出头的吴远付被村民推选为龙溪乡鱼川村村委会主任。当时的鱼川村是全乡有名的穷村,大多数村民靠种稻谷为生,年人均收入仅1510元。
  当时,乡里决定在全乡发展茶叶产业,一些村民有顾虑,甚至把乡里补贴给茶园的复合肥偷偷施到番薯地里。上任之初,吴远付同村委一班人经过反复商量研究,决定还是要在茶叶上做文章,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时,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村民们有顾虑也有质疑。怎么办?要想群众跟着干,先得做给群众看。吴远付决定自己先干起来,再去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创业。从茶叶种植、炒制技术着手,吴远付赴松阳拜师学艺,到县农业局求经问道,向专业书籍学习。同年,他承包了5亩茶山,靠着科学的管理,积累的技术加上勤劳苦干,当年,他的茶叶经济总收入达到了2万余元。
  在良好经济效益的带动下,鱼川村这个只有66户人家的小村,到2005年就发展了一个面积近300亩的茶叶种植基地,户均达到了4.5亩。
  去年,吴远付又建起了220亩的茶叶基地。目前,鱼富茶叶专业合作社已发展606亩茶叶基地,社员达到了350多人,是庆元县规模最大的一家。据统计,去年该合作社加工香茶1.5万多公斤、名优茶1000多公斤、红茶500多公斤,年收入达200多万元。
  鱼川村民日子的好转,也激发了周边农民的创业致富梦想,目前,全乡有275户种植茶叶。与此同时,茶叶专业合作社也发展到4家。“为了加大农民创业增收的力度,去年,乡里把县里给的27万元特扶资金中的25万元用在茶产业上,新建厂房的1平方米补助100元,设备补助30%。”龙溪乡常务副乡长胡东海告诉笔者。
  钟根清 吴立库 吴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