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法制

村民拆迁“一夜暴富”是福还是祸?

  •   前不久,一名在杭州城郊生活长大的大学生向笔者反映说:自家所在的小村,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却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各种矛盾也多了……
      他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就此问题,笔者展开了调查。
    拆迁“一夜暴富” 挥霍“一夜返贫”
      杭州江干区某镇,原是钱塘江北岸的一个农业镇。2003年以来,随着杭州城市东进步伐的加快,迎来拆迁高潮。这里的农民除了得到上百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还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了安置房,户均分配住房最低2套,最多4套。“祖祖辈辈地里刨食,哪天不想过好日子啊!没想到一下子就成了百万富翁,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了。”一位王姓拆迁户的消费观并不是个例。还没拿到拆迁款,老王就把原来自己抽的十几元一包的“利群”换成了四五十元一包的“中华”。钱一到手,他给自己和刚学车的老婆各买了一辆30来万元的小轿车。这两辆车子,现在多数时间只是在家里的车库待着。
      村里一位干部说,大笔的钱盲目消费掉后,村民中有些已“钱袋空空”,靠房租度日。
      面对从未有过的巨额财富,不少农民不知所措,只顾眼前,得过且过。还有部分人沉湎于赌博,甚至染上毒瘾。某村的许某原先做豆类生意,经济情况在当地属上乘。拆迁后,他拿到上百万元的拆迁补偿款和两三套房子,就停了小生意,从此吃喝嫖赌、醉生梦死,没几个月跌落为村里的“破落户”。
      这个镇目前记录在案的吸毒人员比2003年翻了1倍。一位镇干部说,当地拆迁户一夜暴富后又因为赌博、吸毒等原因而返贫者,保守估计有10%。
      据了解,因拆迁安置款引发的财产纠纷、家庭纠纷这两年也在大幅增长。去年,这个镇司法所调解的因安置引发的分家析产纠纷就多达20来起,占调解总数的两成。
    生活方式剧变 农民无所适从
    “拆迁农民”问题频出的背后,反映的是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甚至被颠覆,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亟待重建过程中出现的阵痛。
      拆迁后的头3年是引导被征地农民步入社会发展正轨的关键。笔者了解到,有不少拆迁户不甘心坐吃山空,想做些投资,然而由于缺乏理财经验,有些人因“错误投资”,一辈子的心血付诸东流。
      没有固定的职业,难免精神空虚。而精神空虚,便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些放高利贷的人知道你是拆迁户,手里有钱,便开始打你的主意,引诱你去赌博、引诱你去吸毒,手头钱不凑手就先借你5万、10万,爽快得很。”一位被征地农民说。
      当地警方对于城郊村一带的“黄赌毒”现象先后开展了好几次打击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杭州城郊一所小学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父母职业一栏,有的孩子竟写:“打麻将”。
    “富裕一阵子”与“幸福一辈子”
      拆迁农民的生存状况已引起了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省社科院一位杨姓专家深表忧虑:“一旦被征地农民因为挥霍征地补偿款而返贫,许多问题会转嫁到政府和社会身上,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展,新一批的农转非人口正在各地诞生。如何把被征地农民的短期富裕变成长期收益、让他们不是“富裕一阵子”而是“幸福一辈子”呢?
      某镇有个拆迁村为了防止村民一夜暴富后挥霍一空,村委会研究后决定,将每个村民7万元的房屋预期购置款由村里代为保管。但是,这个做法遭到了村民们的坚决反对:“我的钱为什么要你管?”去年,这个村2000名安置人员联名写信,要求返回这笔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过去重‘娘舅’,现在能重啥?”一位拆迁安置村的村书记焦虑地反问。
      不少专家呼吁:拆迁人口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这种制度,既要涵盖他们的精神生活,也要涵盖他们的物质生活。既要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提高综合素质,也要关心他们的就业状况、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这种制度还要帮助拆迁农民完成从农民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
      欣喜的是,杭州已经开始就此进行探索。在拆迁人口众多的杭州江干区,区政府已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被征地农民管理工作的专门文件,对如何帮扶被征地农民提升素质、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王慧敏 冯益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