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温天后,各大医院神经内科又迎来了汹涌人流。很多人都知道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但其实夏季也是脑血管病变的易发时段。专家提醒,尤其在高温时节,要特别注意九大危险症状,及时就医,以免贻误医治良机。
夏季也是脑血管病高发期
“冬季和夏季,以及气温一下子变冷的时候,都是脑血管病变的高发期。”浙江一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何占轩说,冬季因为气温低,血管收缩,容易因血压升高出现脑溢血的情况,而夏季温度高,血管扩张,则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造成的脑卒中。因此不仅冬季,夏季也应当十分注意脑血管病变征兆。
虽然同样是脑血管病变,但脑供血不足造成的脑卒中和脑溢血也有不同,前者在安静时更为多见,特别是睡眠时因为血液流动速度缓慢,比较容易发生,发作时比较温和,其症状以偏瘫、失语为主;而脑溢血则更容易在心情激动时出现,症状以头疼、呕吐为主,有时还伴有呼吸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这种病往往发病更急、更凶险,死亡率也更高。
一般来讲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这两种病的高发人群,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发病。但现在,因为年轻人饮食习惯的变化、喜欢熬夜、生活不规律,造成这种老年病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注意9种身体“警示灯”
不论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脑卒中都可能造成偏瘫、失语、理解能力下降、抑郁等后果,给个人和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头号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那么,在这种疾病发生前有没有什么征兆值得关注,可以让人“躲过一劫”呢?
何占轩介绍了9种脑卒中的前兆表现(见附表),如果出现了这些表现,应该高度重视,这些都可能是身体的“警示灯”,预告脑卒中可能出现,如果在这些症状出现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对症治疗,就可能有效避免脑卒中的发生。他解释说,在这些前兆描述中,多次提到的“一过性”是指发作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的突发性症状。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自己“健忘”,比如容易忘记刚刚想取的东西,忘记某个人的姓名,或者忘记原本要做的事情等,但这与前兆中的“一过性记忆丧失”是不同的。
他说,一般人在45岁以后记忆力会出现正常衰减,而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也可能造成记忆力下降,但这种下降往往是一时忘记但过后又能想起来。然而,作为脑卒中前兆的“一过性记忆丧失”则是完全忘记某一段时间的记忆,不仅针对某件事,而是当时的所有事件全部遗忘,即使得到提示也不会再想起来。
“控制血压”不等于一味降血压
何占轩说,虽然55岁以上才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期,但现在“三高”年轻趋势明显,年轻人也不能对这种疾病掉以轻心,熬夜、喝酒、吸烟都是造成脑血管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对于曾出现脑卒中的患者,更要定期复诊,时刻注意自己的情况,在一次发作后的半年到一年内是再次复发的高发期,要尤其注意,因为脑血管病变与“三高”等基础性疾病息息相关,而这些疾病一般都是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因此,一旦出现过脑卒中,一生都有可能再次复发,需要时时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他建议人们不要在饭后直接躺下,适量运动很有必要,尤其是脑供血不足的人最好经常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等一些有氧运动,高血压人群则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近年来,很多养生讲座都关照大家尽量少摄入盐,饮食要清淡,但在夏季他建议大家不妨多喝汤或者加入适量盐的开水,补充因为大量流汗导致的身体钠的缺失,因为低钠也可能导致脑梗。一天盐的摄入应在6至10克,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好。
何占轩特别提醒,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在控制血压时注意不要过度,“控制血压”不等于一味降血压。他说,人的血压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因此在控制血压时不能只看血压的绝对值,应该同时参考自己的年龄变化。
他说,不仅高血压可能导致出血性脑卒中,血压过低也可能造成缺血性脑卒中,这两种疾病也可能交叉出现,因此在控制血压时,吃降压药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切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朱弼瑜 袁园值得注意的脑卒中前兆表现:1.经常出现偏侧肢体麻木、无力。2.发作性眩晕、恶心或呕吐。3.转头或仰头时,突然跌倒(跌倒性发作)。4.一过性视物模糊(一过性黑蒙)。5.一过性记忆丧失(短暂性全面遗忘)。6.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7.视物双影(复视)。8.经常出现走路不稳(共济失调)。9.经常头痛。
若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这是重要的前兆症状,否则有可能出现脑血栓或脑出血,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