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上虞猕猴桃从小草湾走向大市场

  2007年,上虞市达章镇小草湾猕猴桃基地正式建立,创始人胡友娣引进纯正品质的“红阳”猕猴桃优质种苗,开始在章镇承包荒山种植。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1050亩,从单枪匹马试种,到103户农户共同种植、致富,小草湾的猕猴桃种植逐步走向产业化。
  去年,小草湾果业合作社有近300亩猕猴桃投产,销售额达到700余万元。今年可投产500亩,预计销售额在800至1000万元左右。不断发展的规模,不断增长的产量,如何把猕猴桃卖出去,卖得好?是胡友娣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之前一直走的是专做精品的高档路线。像去年,我们的精品礼盒装,一篮装16只猕猴桃,售价在120元左右。但如果想要扩大市场,创出品牌,我们必须调整销售途径,在做好精品的同时走大众化路线。”胡友娣语气平静但态度很坚定。
  胡友娣介绍,小草湾猕猴桃直销店即将在上虞市区老一百附近开业,余姚、慈溪、新昌、绍兴的代销点也都已安排妥当。为方便顾客提货和给顾客提供最新鲜的猕猴桃,胡友娣在直销店和代销点都装了冷库,而且安排了专送车,提供每天新鲜的配送服务。“要走大众化路线,首先得降低价格,”胡友娣告诉笔者,虽然红心猕猴桃在市场上已经很有名气,但因其较高的价格,让不少老百姓只闻其名,不知其味。
  下一步,胡友娣打算订购10台水果分拣机,按猕猴桃重量来给猕猴桃分档。外形好,个头大的选为精品礼盒装。个头相对小一点的,则投入大众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0至20元之间。
  胡友祥不仅要打开国内市场,还把猕猴桃销往海外。“我们的猕猴桃大多都种在山上,其中一块300亩左右的猕猴桃园已被日本客商包了。等果子成熟后,他们自行负责采摘、运输,下果后先送到上海冷库然后空运日本。”说到开拓国外市场,胡友娣很有信心,“今年已经初步谈好5万公斤左右的定点出口量。”
  胡友娣的案头有一叠厚厚的发展规划:继续扩大大棚种植规模,再增加200至300亩设施农业栽培,引导农户搭建避雨棚;年底前建好占地6亩的生态公园,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观光场所;积极与超市、水果店等商家联系,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上虞猕猴桃产业已形成规模,我们要避免恶性竞争,不要只盯着本地,要把眼光放远。只要我们的猕猴桃品质好,我们可以销往全国甚至海外,猕猴桃的市场是很广阔的!”胡友娣充满了自信。
成波 楼丽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