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傅兴武
本报讯 目前,我省25家国有农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点,园区规划建设总面积逾5.7万亩,占全省国有农场耕地总面积的78%,宁海县青珠农场、绍兴县茶场等多家农场处于“两区”核心区域,已有6家创建点单位通过省级验收。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国有农场“两区”建设推进会上获悉的。
自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农业“两区”的战略决策以来,我省各地国有农场立足自身土地资源、组织管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融入“两区”建设,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力促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省农业“两区”建设中的“明星”。
近年来,我省国有农场在招商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下工夫,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产业经营模式,吸引了一大批社会工商资本投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已经列入农业“两区”建设的25家国有农场计划总投资达3.46亿元,两年多来已完成实际投资2.64亿元,其中引入工商资本1.81亿元,占已完成投资额的68.5%。目前,“两区”内农场中已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5家、专业合作社29家,大大激发了农场经济发展活力。
国有农场参与农业“两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环境也在近年来得到优化。两年多来,各级政府投入农场“两区”建设的扶持资金达3600万元,农场自身投入4700万元,整理土地和提升地力1.11万亩,畜禽设施养殖面积达3.5万平方米。
当前,我省农场“两区”建设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难题。为破除发展瓶颈,我省国有农场将继续立足土地集中连片等优势,运用工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强化资源整合、科技应用和项目推介,不断创新农场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园区内主体间合作机制以及农场与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国有农场的“两区”建设。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园区标准化建设、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全程控制的建设标准,提升农场“两区”建设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