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百日行动”初战告捷

  本报讯 我省启动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已一月有余。省农业厅根据省里统一部署,重拳出击,对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畜禽养殖使用违禁药物与滥用添加剂、病死猪处理和农业投入品进行重点整治。截至8月10日,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3641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主体和经营网点18209个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75起,立案查处65起,结案6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6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72.53万元。“百日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明查暗访保质量
  8月初,梨子进入丰收季,杭州桐庐钟山镇的蜜梨专业合作社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省人大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来到合作社,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据了解,从8月4日开始,检查组在桐庐、萧山等地,察看县、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果蔬畜牧生产基地、农资超市等,重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进行检查。
  在蜜梨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室,检查人员详细查看梨子的检测指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在生产车间,检查人员看到每一箱待售的梨子上都贴着条形码,通过条形码可以查到产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后,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了更多保障。”合作社负责人说。
  这样的画面,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开始之日起,就在我省各地不断出现。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省农业厅共抽检蔬菜、畜产品、草莓、茶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3550批次,平均合格率98.4%,我省的农产品质量总体稳定、可控。
  畜禽养殖使用违禁药物与滥用添加剂一直是整治的重点。省农业厅要求,凡发现使用违禁物质和滥用添加剂行为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在近期对畜禽使用违禁药物与滥用添加剂的抽检中,清理注销了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经营许可证718家,抽检生猪尿样等样品35万余批次,合格率99.99%。省农业厅质监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杜绝病死猪流入市场,自5月份至今,我省已排查32171个畜禽养殖场、420个畜禽屠宰场(点)的动物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4759条;查处办结病死猪案件7起,其中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案件5起、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起。
多管齐下促整治
  7月26日上午,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等来到浦江,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生产主体责任”的“千人进万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教活动。
  自“百日行动”启动以来,省农业厅组织了“千人进万社”、农产品质量大抽检、种养殖环节执法等一系列专项活动,从生产源头抓起,强化对生产主体、生产材料、生产过程的监督审查,切实把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近日,在浦江县黄宅镇蒋文才葡萄专业合作社里,平日辛劳的农户正端坐桌前,聆听一场关于葡萄安全生产的讲座。县检测监督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大家讲解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准则。合作社理事长蒋根荣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讲座,向大家普及农业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农业部门突出强化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对辖区内每家农业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告知一次、约谈一次、培训一次、签订一份承诺书、送一份资料。据初步统计,目前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已出动15417人走进合作社、养殖场,落实18304家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
  此外,我省还制定印发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告知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告知书》、《国家(农业部)公布的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严禁销售、使用“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告知书》,组织各地印发告知书30多万份。全省建立了“百日行动”信息周报制度,编发“百日行动”简报,在媒体开辟专栏,利用农民信箱每周向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短信,为案件查办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农业部门在全省28984家农业生产主体中,已告知18543家,告知率达63.98%;约谈15834家,约谈率为54.63%;培训16778家,培训率为57.89%;签订承诺书17750份,承诺率达到61.24%。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曝光假冒“三品一标”企业
  8月14日,省农业厅曝光了3家假冒绿色食品标识企业的产品,分别为大兴安岭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永富牌山木耳、榛蘑、黄花菜;山西世龙食品有限公司的世龙牌腊驴肉;云南省大姚县治庆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彝盛牌核桃。
  农产品贴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识后,身价就会倍增,于是有企业动起了歪脑筋,假冒绿色食品标识。
  为此,省农业厅坚持“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原则,对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实现获证单位100%签订承诺书,100%落实内检员制度,100%达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重点开展了生产主体自查、监管部门督查、产品质量抽检、撤销一批不实品牌、业务技术培训等五项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已和1998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主体签订承诺书,签约率达50%以上。通过排查,有22家生产主体的51个产品不再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查处3家企业5个产品假冒绿色食品标识。
  此外,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农药、肥料质量合格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省农业厅组成10个检查组,对全省41个县(市、区)的111家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和抽检,共检测出不合格农药产品18个,查处工作正在进行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