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茹 通讯员 谢雷宁
本报讯 上半年,我省海洋与渔业经济运行良好,全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3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出576亿元,同比增长16.7%,渔民人均纯收入6710元,同比增长11%。这是记者日前从省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的。
据了解,上半年我省共为137个涉海项目核发海域使用权证书150本,确权海域面积2479.35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7.7亿元,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33.44万元;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证书54本,同比增长107.6%,抵押金额11.6亿元,同比下降31.8%。
上半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72.8万吨,渔业产出209.5亿元,涉渔工业和建筑业产出228.4亿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产出138.1亿元,同比分别增 长 2%、7.2%、32.4%和10.2%;全省海洋捕捞产量93.4万吨,产值75.8亿元,同比增1.9%、3.8%;远洋渔业形势明显好转,鱿鱼作业渔船数量和产量大幅增加,金枪鱼作业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远洋渔业产量7.6万吨、产值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1%。全省海淡水养殖面积29.7万公顷,同比减少了1.7%,但通过设施改善、品种调整、模式优化等措施,单位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水产养殖产量、产值达到67.8万吨和1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表示,下一步,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要继续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促创新与求发展、抓当前与谋长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年初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督促、落实和推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深化管理服务举措。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要求,继续做好要素保障和科学管海工作;继续深化渔业安全生产、资源保护管理;积极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谋划推进特色(优势)品种加快发展。要把特色(优势)品种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个品种开展整体产业链运行研究,梳理制约瓶颈,研究破解途径,推进产业整合,提高发展水平;相关专项资金要向特色(优势)品种产业链各个环节聚焦倾斜,着力做强主导品种,推动全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在目前渔业物质技术装备日益改善的情况下,缺乏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软肋。要加大力度抓好合作社、渔业企业领头人的培训教育,并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改变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发展滞后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