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就业

“提前返乡潮”并未出现

业内人士表示,就业形势仍处正常区间

  针对部分媒体刊登进城务工人员近期出现大规模“返乡潮”的报道,笔者近期在天津、广东、山东、浙江等沿海省市和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调研发现,受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企稳回升、中部经济快速崛起的综合影响,尽管极个别行业、个别区域出现少量务工者返乡的案例,但当前未见大面积、多行业、相对集中的“提前返乡潮”。
  各地就业管理部门均表示,当前用工形势总体稳定,部分媒体刊登的“返乡潮”报道存在以点概面情形。浙江省就业管理局政策制度科科长陈根元说,“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有的人可能凭经验认为经济下滑就会出现‘返乡潮’,但这次与金融危机期间‘突发式、断崖型’就业下跌完全不同。本轮经济放缓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相对缓慢,就业总体形势仍处正常区间。”
车站未见明显“提前返乡潮”
  近期,笔者在各地火车站、汽车站蹲点调研,均未发现类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每年春节期间的“返乡大军”。
  在用工大省浙江,笔者从杭州城站火车站获悉,今年7月1日到7月30日发送往云贵川方向旅客12.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12.9万持平。如精确到个位数,则今年比去年同期还少了150人。
  笔者在山东省烟台、潍坊、菏泽等地的火车站、汽车站看到,这些地方虽然有农民工乘车返乡,但人数大多为3至5人,没有出现成群结队的“返乡流”。
就近就业折射调结构新变化
  调研发现,东部地区虽然总体用工稳定,但因外向度较高,受外需萎缩、内部调结构等影响,上半年暂时出现了局部就业需求和求职人数下降的情况。
  如据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三市开展的失业动态监测显示,5月末企业在岗员工总量与今年1月末持平,比4月末用工高峰也下降1.35个百分点,但没有出现规模裁员、群体性失业等现象。
  而且,绝大部分被企业裁员或主动离职的务工者并未返乡,而是选择换公司、换工作地,因此造成流动性增大。此外,一些企业家介绍,随着沿海制造类企业订单“短小化”,工人也不愿长期留在工厂“休假式上班”,而倾向于干零工、散工、兼工。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贵州人刘以波穿着得体的短袖衬衫和休闲裤、皮鞋,在一群等待揽工的务工者中显得有些突兀。“我是一个厂里的技术员,现在厂里没活,老板又不想放我走,就说好每个月给我1000元基本工资,我可以出来打打零工,等厂里有活了再回去。”刘以波说。
  另一方面,令人颇感欣慰的是,笔者同期在江西、河南等地发现,随着当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增多,工业化进程加快,就近就地就业的民工人数逐年增多。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1268万人,省外输出1190万人,省内务工人数首次超过了省外。2012年春节前从省外返回河南的劳务工比往年增加了20%,春节后不愿意继续到河南省外就业的劳务工比往年增加了15%,人数约180万人。
经济企稳夯实就业基础
  从上半年整体经济形势来看,各地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较为明显,在中部地区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就业的助力,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部地区的招工难现象。
  从就业数据来看,上半年,东部地区的浙江省、广东省新增就业人数分别达到50.1万和97.6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2.44%,基本符合年度预期目标,近年来困扰沿海制造业的“用工难”情况也得到了缓解。如浙江省5890家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监测的企业中,缺工比例和调查缺工率分别回落至32.1%和2.88%。陈根元说,根据近两年的经验数据,浙江省上述两项数据达到40%和4%以上时,“招工难”比较突出,两者比例分别降至35%和3.5%以下时“用工难”问题基本缓解。“尽管未见‘返乡潮’,但离‘警戒水位’越来越近”,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的话反映了不少基层干部和用工企业的共同想法。
黄深钢 黄浩苑 秦亚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