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十三都村成了连北京都知道的养生福地,那里的企业抢着买这里美味又生态的‘黄泥笋’。老包还成了我们这个养生村的大明星。”近日,一走进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十三都村,村民们就向笔者说起一件“农民变明星”的新鲜事。
今年早些时候,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一段5分钟左右找笋、挖笋、烧笋的视频让十三都村村民包根基一下子“火”了起来,慕名而来的客人和企业一拨接着一拨,凭着一连十多次“专顾茅庐”的诚意,最终北京一家食品企业赢得了这场“争抢农民明星”的商战,与老包签下了15年的合同,聘请这位68岁的农民为其形象代言人。
根据协议,包根基将为该企业代言“老包牌”冬笋及其他遂昌土特产。10月份,包根基将赴京拍摄形象宣传照。为顺利打开冬笋在北方的销售市场,该公司还计划请包根基开通微博,搞微博营销、签名销售等活动。
“老包和乡亲们种笋不用农药,够生态。他们世世代代种笋烧笋,文化积淀丰厚。而且,因为科学种笋,老包还是响当当的土专家。凭着这三点,老包绝对是最合适的代言人,他一定能增加产品的可信性和亲和力。”该企业一位吴姓负责人说。
对此,包根基说,同样是种笋,走上养生路后,效益却是一年一个样。从前,种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种笋不施农药”、“测土施肥、平衡施肥”等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开,“颜色好看,肉质鲜嫩”的“黄泥笋”美名远扬,价格最高时超过每公斤20元,而且供不应求。
据统计,三仁乡三分之一的山林是毛竹山,该乡家家户户种竹笋。成为“形象代言人”后,包根基说,“打开北方市场后,我们的冬笋价格肯定要上去,这能更快地让乡亲们富起来”。 王巷扉 潘俊 肖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