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争取实现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域等目标。
医疗是一种基本需求,落后地带与先进地区的人一样,在基本需求上,都该享有同样的结果。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在一些富裕之地,医疗资源严重过剩?而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带,医疗资源尤其是治大病的医疗资源严重匮乏?
表面看起来,是无形的市场推手造成了这种局面。但实际上,医疗市场化、生命货币化,社会被商业思维严重绑架,才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一些地区总是长年落后,难以引进人才,造成发展乏力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地方医疗的基本保障没有做好。在缺医少药之地,人们一旦生了重病急病,身边的医院往往束手无策,你只能往城市里赶,在路途上,总要耗费比别人更高的看病成本,承担更多的风险。
现在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这种落后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并且进行了积极的纠偏。为什么卫生部现在有底气,喊出“争取实现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域等目标”?这是因为在过去3年的新医改建设中,县医院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到今年年底,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它们将成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和中心,从而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县医院甚至是乡镇医院,现在甚至开始有了实力与资本,开始向“三甲医院”冲击。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这一现象同样是政策扶持带来的新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看病不出县”无疑是一种社会管理理念的进步,其不但能为边远地区的民众节约看病成本,还有利于降低人们看病的意外风险,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摘自《华西都市报》吴帅/文201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