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气象

50年记了37本气象日记

宁波有个“农民气象家”

  •   “谢谢你们,我一直想寻些最新的气象书看,这本《农业气象》翻得实在太旧了。”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农民崔纪大接过气象局赠送的《宁波气候和气候变化》等书籍,显得十分高兴。这位73岁的老农和当地所有农民一样,以种植贝母为生,然而,他又有些特殊,半个世纪来,他仰望着天空的风云变幻,每天记录着气象预报与实况,攒下了整整37本气象日记,应用于当地农业生产中,为农民提供帮助。
    50年记录天气的有心人
    “读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气象,记气象谚语,爱观察天气。”说起崔纪大与气象的不解之缘,要从1953年开始,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根据本地的气象谚语——“天上云钩钩,地上雨淋淋”,巧妙地让全校春游避开了下雨天,还受到了校长的表扬。从此崔纪大对气象的兴趣一发不可收。
      1963年,崔纪大农校毕业后在鄞州樟村生产队参加劳动,由于梅汛期连阴雨的影响,当年贝母晾晒不彻底,影响了品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睹农民靠天吃饭的艰辛,再次唤起了崔纪大对了解气象知识掌握天气规律的渴望。
      从那年起,他天天坚持收听村里有线广播里的天气节目,气温、晴雨、风力……一丝不苟地把气象预报内容记录在当年的历书上。“后来有了电视,我就根据电视里的天气节目去记。一天不落……去外地走亲戚也一定要看气象预报,不然总觉得缺了什么。”根据气象日记,他还自创了不少气象谚语,“日末返照黄,来日风必狂”,“云向南,水成潭;云向东,车马通”……都是他日常观察的心得。
      一本本气象日记里记录了章水镇半个世纪的阴晴冷暖风云变幻,而气象早已融入了崔纪大的生活,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气象日记里暗含“天机”
      在对比了37本气象日记后,崔纪大告诉笔者,章水镇的平均温度近10年来明显升高了。这让他很担忧。自然的一切变化影响着农民的收成和生活。
      章水镇种植贝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贝母怕湿喜旱不耐高温,初春过多的雨水会让贝母植株得霉灰病,而在夏季,35℃以上的高温会影响贝母种子的活力。1997年冬季,章水镇的雨日达到常年3倍,第二年夏季高温天气则持续了58天,大大高于往年。将气象日记里那些暗含“天机”的数字和平时的农事活动相联系,崔纪大预测到村里的贝母将大幅度减产,由此必将带来价格的上扬,他购入了400斤贝母种子扩种。随后几年里,贝母价格果然一路走高,从平均每公斤10多元涨到高峰时240元。
      除了种植贝母,崔纪大还把气象预报运用到平时的劳作中。“比如番薯,下种的时候要在大晴天,种完第二天最好有小雨。”他说,“这样对番薯苗的生长最有利。”气象日记带给崔纪大的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更加深了他对自然的理解:“我们农民种地总想有个好收成。只有向大自然学习,以自然为友,才能掌握它的规律。”
      现在,头发花白的崔纪大依然每天记着气象日记,以他的方式琢磨着天气变化的规律,在一亩三分地上实践着他的科学精神。因为崔纪大有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真正掌握“气候”——这门大自然的语言。
    汪玲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