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理,余杭出实招

  □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叮铃铃……早上5点多,杭州余杭区运河街道费庄村村民诸松祥的闹铃就响了,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他要从亭趾、兴旺、费庄、明智、螺蛳桥这5个村的养殖场里收集病死甲鱼,足迹涉及近8平方公里,早上10点前必须赶到中转站。
  诸松祥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天蒙蒙亮就赶着出门。他的紧迫感,来自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余杭是“中国生态甲鱼之都”,甲鱼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该区年产商品甲鱼2.01万吨,产值达9.24亿元。为从源头保障甲鱼质量安全,余杭区政府不久前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病死甲鱼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区财政将每年安排235万元用于病死甲鱼外运及无害化处理。
  而作为“浙江省甲鱼之乡”的运河街道,一直非常重视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理工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文泉告诉记者,今年这项工作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据他介绍,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理分两个环节。首先是统一收集环节,一方面,养殖场负责把病死甲鱼放进由街道统一分放的回收桶内;另一方面,街道与物业公司合作,由公司派专人分片从各个养殖场收集病死甲鱼。“4月2日开始,我们街道4名物业人员分4个片区,每天要把286个养殖场的病死甲鱼统一送往中转站。”
  其次是集中处置环节,“街道已与无害化处理企业签下合同,由企业派车,当天把这些甲鱼运出并做无害化处理。”周文泉说,区财政配套给运河街道的资金是60万元,“每一分钱都将花到实处”。
  余杭区渔业渔政管理总站站长沈志刚告诉记者,目前,病死甲鱼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在全区各镇(街道)同步推进,“运河街道作为先行区,相关工作已逐步完善”。
  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养殖场负责人谈起这项工作有些兴奋,“以前我们没有条件进行无害化处理,只能对病死甲鱼进行深埋,现在政府这么重视,解决了养殖场的后顾之忧,我们再不全力配合就说不过去了”。
  另一家养殖场的负责人也表态了,“我们保证每只病死甲鱼都会放进回收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