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劳动最光荣”需要“体面”落地

  一位在饭店打工的女服务员对记者采访她如何看待“劳动最光荣”时只能苦笑:劳动最光荣,劳动者也最苦啊!像我们这些临时工,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每月工资只有1200块钱,哪里能体会到光荣?
  女服务员的回答,尽管只是“一家之言”,但她的个体感受却为人们审视“劳动最光荣”这一传统理念提供了全新角度。
  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最光荣”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然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在一部分劳动者身上出现了劳动与报酬背离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过低,而二次分配又未能惠及。女服务员一句“哪里能体会到光荣”,道出的正是这一劳动者群体对取得合理报酬的强烈诉求。
  让劳动光荣不再成为一句口号,关键是要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取得合理的报酬,并且将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这一点,就要抓住两个根本性的环节,一是公共财政中的劳动报酬,中央政府要切实管控好,绝不能让强势群体和既得利益者随意拿捏、切割;非公企业的劳动报酬,政府及工会组织要加以引导并作必要的规范,尽最大可能保障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成为体面的劳动,劳动者的光荣感才会油然而生。
  (据新华网 范丰/文2013年5月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