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只要是花木都能卖掉”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那么,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的萧山花木行业如何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萧山花木人为此开始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制订模式图提高质量
“按照这张模式图培育出来的龙柏质量肯定不会差。”杭州市萧山区新街镇盈中村的苗农施兴忠颇有信心地说。施兴忠口中所说的模式图是指萧山区制订的《龙柏标准化嫁接育苗技术模式图》。这张模式图详细介绍了龙柏嫁接、育苗、移栽、培大、修剪等五方面技术,即便是“半路出家”的苗农,只要按照模式图上的步骤“按图索骥”,照样能产出高品质的龙柏。
萧山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部分花木产品短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的影响,不少苗农片面追求单位面积产量而忽视了质量要求。因此,面对风云变幻的花木市场行情,尽快实现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无疑是萧山花木产业发展的第一条路。
近年来,萧山区从实际出发,加强对花木的集约管理,大力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全区先后制订了金叶女贞、金叶六道木、瓜子黄杨等10多个花木生产技术标准。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通过降低种植密度,推广科学套种,强化整形修剪等,提高了苗木的观赏性,使苗农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目前,萧山花木已成功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引进新品种优化结构
去年,受经济形势下滑、房地产行业萎缩等影响,萧山色块苗等主要用于工程的地被小苗价格急剧下滑,部分品种已跌破成本价,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积压。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绝不是偶然。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花木品种在萧山大面积快速发展,如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等,导致品种结构性过剩。
如何破解结构性过剩的难题?笔者了解到,为适应市场对植物多样性的需求,萧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广大苗木企业、苗农从栽培单一品种向多品种方向发展,在坚持以花灌木为主导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优品种,优化苗木品种结构。据统计,近3年来,全区共引进花木新品种20余个,如美国薄壳山核桃、花叶冬青、黄金络石等,并成功实现金叶女贞等新品种的规模化生产。“这种黄金络石长年色彩斑斓,用途广泛,既可做地被植物材料,也可用于悬挂、攀援,销路一直不错。”宁围镇的苗农郑文海说。3年前,他引进了黄金络石这一地被苗新品种,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现在黄金络石卖到1.5元1株,而同类地被植物花叶络石,花同样的人力、物力,每株才卖到七八毛。”
通过品种的优化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地客商的好奇心和采购兴趣,买卖订单也是一批接着一批,苗农种植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目前,萧山花木新品种的引进、开发、推广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史健岚 张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