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家电卖场都推出“延保服务”,鼓励消费者多支付产品价格的5%至10%,获得更长的保修期限。可是真正到了消费者要享受“延保服务”的时候,家电维修照样得掏钱。工商部门近日表示,“延保”已成为消费纠纷热点,顾客应谨慎购买这一服务。
日前,市民小林家用了5年的洗衣机出现故障,购买时他参加了“延保”,商家承诺“12年保修负责到底”。但当小林找到商家时却被告知,他们只是承诺“12年保修”,但超过国家包修期后零配件需付费。
几年前开始在各大家电卖场流行的“延保服务”,现在进入兑现期后,频频引发纠纷。很多销售人员当初向消费者推销这一服务时,都将它解释为延长“三包”时间,让消费者误以为在“延保”期内“三包”规定的所有权益商家都应该履行。但实际上,商家推出的“延保”只是延长了保修时间。
国家“三包”规定中,“包修”主要是指在“三包”有效期内,厂商应提供完全免费的维修服务。而“保修”是指厂商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免费维修及保养的服务,但要收取所需零件的成本费。
工商部门表示,商家在发票上注明的“延保”字样,是有意识地与“三包”字样联系起来偷换概念打擦边球,使消费者认为“延保”就是延长“三包”。实际上,对于超过“三包”期限的商品发生质量问题,售后维修单位仍然有义务负责修理。
对此,消费者在购买“延保服务”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其内容,弄清楚是“延保”,还是“延包”,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王炳坤 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