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实行订单寄养的养猪带头人

——记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衢州市顺康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均

  位于开化县桐村镇裴源村的衢州市顺康牧业有限公司,智能化养猪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养殖的每头母猪都戴有电子“耳环”,电脑通过对“耳环”的扫描,可观测到每头母猪的具体情况,从而完成自动喂料、发情鉴定、疫情检测等工作;它的沼气发电项目于去年12月顺利并入华东电网,填补了开化县的空白;它带动农户1000多户,让不少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不久前,公司总经理陈建均被评为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
  创建于1989年的“顺康牧业”,坚持走“养殖+沼气+种植+有机肥”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规模由开始时的8头母猪、370平方米建筑物发展为年产5万多头生猪、6万羽朗德鹅及5万付优质鹅肥肝,占地面积450亩,位居全省同行业前茅。去年,公司被评为衢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曾被评为开化县十大创业杰出青年的陈建均,也于去年当选开化县政协委员。
  养猪最怕的是污染。“顺康牧业”自成立起就以沼气建设为基础、以拓展生态产业链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现代生态养殖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在养殖场内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利用每幢猪舍的地势落差,在低洼处建立沼气池和沼液沉淀池,污水经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烧饭,沼液通过沉淀后成为茶叶基地的肥料,干粪经综合利用可生产有机肥。目前,公司可年产有机肥2000多吨,效益100多万元;产生的沼气每天可发电500-600度左右,今年沼气发电量有望达到69万度。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公司一直没忘记周边广大农户的支持。针对农村就业难、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公司从2005年开始,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寄养模式,大力推广无公害生猪、朗德鹅养殖。凡参加这种养殖模式的农户,不用承担销售风险,生产的成鹅由公司按保护价回收,收益不受市场行情影响;无须流动资金,所有种苗、药品、饲料均由公司垫资提供;可享受由公司分片配置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全程无偿技术服务,不用担心饲养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顺康牧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底,无公害生猪年存栏10万头,朗德鹅存栏20万只,年产20万只鹅肥肝,公司年产值达到2.3亿元,年利税达到2000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在提高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继续采用订单寄养模式,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和力度,带动1200多农户发展生态养殖,累计为农户垫付养殖费用1亿多元,进一步带动农民致富。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