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加强水库保安工作 助推农业“两区”建设

  □戴均玺 陈翔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库是水利重要枢纽工程。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丘陵山区耕地比重较大,江河呈现径流短、坡降大、河水暴涨暴落易发山洪等特点,水库在防汛抗旱、拦洪蓄水和农业灌溉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浙江的省情决定了,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和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两区”建设将失去支撑,成效更是无从谈起。据测算,全省规划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如全部建成,年需水95亿立方米。可见,农业“两区”建设离不开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特别是山塘水库安全与否,对农业“两区”的防洪、抗旱、灌溉、保收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10年来,省政府把水库保安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来抓,先后实施了“千库保安”、“强塘固房”等工程,对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推行水库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强化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库4334座,总库容445亿立方米,防洪保护面积达1000多万亩,灌溉农田12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浙江的水库保安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水库病险率在10%-15%左右,直接对农业供水的山塘,年久失修、现状堪忧。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仍然相对滞后,水库灌排所必需的沟渠、泵闸等设施严重老化、历史欠账太多,难以满足农业“两区”建设的需要。如宁波有三分之一排灌泵站是上世纪60-70年代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好率不足60%,平原易涝面积有增无减,防御水灾能力有限,制约了农业“两区”建设。水库保安与农业“两区”建设缺乏有效联动机制,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
完善水库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水库安全工作
  水库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农业“两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继续把水库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不懈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强化责任制,完善巡查制,深化改革,总结各地改革创新水库管理体制机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水务一体化、水库“以大带小”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做法,对于水库存在历史遗留、权属不清问题的,要尽快采取措施,抓紧做好水库确权和政策处理工作。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有关精神,加强农业“两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末级渠系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完善灌排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确保水库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对农业“两区”的积极保障作用。
加强工作协同,加大水库保障农业“两区”建设力度
  水库保安工作和农业“两区”建设,规划要先行。各地要统筹协调,增强对水利保障农业“两区”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深化完善农业“两区”建设规划,按照观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功能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农业“两区”规划与水利建设规划包括水库建设规划、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计划等的衔接。农业、水利行政部门要加大工作协调,综合组织、督促检查,加快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确保水库对农业“两区”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优化和整合发改、财政、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资金,形成合力。同时,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将土地出让收益的10%提取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省关于土地整治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支出不低于20%等规定,逐步整合农田基本建设资金、农业“两区”建设投入资金、土地出让金增块资金、水利建设资金以及水库除险加固资金等,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改革,研究建立农业“两区”用水保障长效机制
  探索创新,是建立和完善农业“两区”用水保障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当前,浙江仅有少数大中型水库有发电、供水等收入,其他主要还是承担防洪、农业灌溉等公益性功能,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各地要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规定精神,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及水域补偿制度等,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区分公益性水库与非公益性水库,对非公益性水库要逐步推进水费改革,对公益性水库则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并研究水库的维护经费与人员经费政策。要处理好水库对农田包括农业“两区”的公益性功能和水库自我发展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水库功能发生变化时,优先满足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业“两区”灌溉用水,确保水利尤其是水库保障农业“两区”用水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依法行政,增强水库保障农业“两区”建设的能力
  各级农业、水利等部门要统一思想,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快“三农”工作精神,认真贯彻农业法、水法和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水政和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推进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加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力度,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和增加现有水库的库容,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要不断完善灌排沟渠、泵闸、灌溉设施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努力确保农业“两区”建设到哪里,水利工程建设配套到哪里,不断提高水库的农业灌溉覆盖面;同时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利用系数,进一步改善农业“两区”建设的水利保障条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采取多种监督形式,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保安以及农业“两区”建设的监督,努力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水库保安工作与农业“两区”建设相融洽、共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