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85后女孩,6年前,二十岁出头的她辞去信用社柜员的工作,回到父母开办的养猪场当起“猪倌”。“刚开始总会有很多困难,习惯就好了。”如今,已是武义县山塘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章萍褪去了小女生的稚嫩,从容淡定,提起当年开始养猪的经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章萍是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县后村人,她的母亲邢华钗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增加,邢华钗和老伴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少毛病,对于自己一手发展起来的养猪场,也逐渐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由于大儿子和大女儿都有各自的事业,养猪场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女儿章萍的身上。“起初是有些不情愿的,但养殖场投入了这么多钱,不能不想做就不做。”2007年,章萍辞去工作,脱下了优雅的套装,回家当起了“猪倌”。从衣着光鲜的信用社柜员,到整天“与猪为伍”的“猪倌”,这样的落差,一开始章萍心里多少有些委屈。“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坐办公室的,我却整天在猪圈里喂猪、配种……全身上下都臭烘烘的。”但连章萍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她这一做便是6年。
初见章萍时,眼前这个理着一头时髦短发的女孩多少让人觉得,“法人代表”的名称或许只是挂个名而已。然而在采访中笔者才知道,小女孩柔弱的肩膀已实实在在地担着一个养殖场主沉甸甸的责任。在母亲的指导下,章萍学习给猪打预防针、配种、接生……现在的她做这些事情已经熟门熟路,样样都不在话下。
“给母猪接生时血淋淋的场面挺可怕的,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回忆起第一次给母猪接生的经历,章萍笑得有些无奈。“现在配种基本上是采取人工受精的方式,我们以前都没学过这项技术,章萍年纪轻,学得很快。人工受精听着先进,做起来可不好做,每次配种后用肥皂清洗也不管用,一双手几天都会散发着一股骚味。”看着女儿从新手一点点成长到如今的养猪能手,邢华钗深有感触,还有些心疼。
在当地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下,章萍的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占地面积已达6000多平方米,共存栏母猪230来头、肉猪3000头,去年出栏商品猪达到5000头。从2011年开始,她的养殖场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是金华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星级规模养猪场。章萍表示,接下来,她准备把猪粪发酵成有机肥,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
今年27岁的章萍已到了适婚年龄,此前表现沉稳的她说起找对象的事,显得有些害羞。“你看我现在每天穿着工作服、踩着雨鞋在猪栏里钻进钻出的样子,哪有机会找对象,而且现在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也很少了。”章萍说,她一定要找个可以和自己一同坚守在养猪场的人,一起把父母白手起家做起来的事业发展下去。
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