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拨开农产品卖难“阴云”

  □本报记者 陈鎏琰
  今年以来,我省农产品的销售遭遇“最寒冷冬季”,不仅集团消费和高端农产品消费量大幅下降,肉禽类产品销售也受到黄浦江死猪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的影响而走低。农民增收面临巨大压力。怎么办?6月27日,2013浙江省农商对接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传来喜讯:共达成农产品产销合作意向65个,总额达6.36亿元。
产销双方皆大欢喜
  今年是我省自2004年以来,第十次举办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销(农商)对接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农超、农企、农校之间直接对接水平,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省优农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活动吸引了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新型流通企业参展,与来自上海、江苏、安徽以及省内大型超市、餐饮等商贸流通企业、高校后勤系统的200多家采购商代表进行了对接。
  为了对供货商有进一步的了解,部分客商代表还专程赴宁海、黄岩和上虞等实地考察,通过与供货商零距离接触,掌握了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上虞,客商们实地考察了上虞“二都杨梅”、“舜阳猕猴桃”、“野藤葡萄”和南美白对虾基地。浙江大学采购经理楼祝明对上虞的南美白对虾相当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他准备和企业进行更多沟通,以便今后能够很好地合作。
  汪建福是兰溪市畲野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今年也是他第一次来参加农商对接大会。“刚来就有了‘开门红’。”汪建福笑着告诉记者,他把合作社生产的新鲜果蔬刚摆上展台,就吸引了不少客商前来咨询合作,杭州花中城连锁企业采购经理郑小萍就是其中之一,“我看中的就是他的农产品已经通过无公害认证,而且之前他们物流渠道也做得很好,值得合作”。
  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是本次客商考察的重要一站,董事长屠友金告诉记者,今年三四月份的禽流感“阴云”,让振宁牧业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趁这次农商对接大会,让客商们了解我们振宁土鸡,我相信一定能重整旗鼓!”屠友金显得信心满满。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不光是参展的农业企业对本次农商对接大会信心满满,前来采购的采购商们同样颇有期待。欧尚超市生鲜处长李华这次就带了特别的“使命”而来,每到一个展位前,李华就连连向销售方询问:“种植环境怎样?”、“有没有使用农药?”、“保存期限怎么算?”……他告诉记者,欧尚一直以来就很欢迎绿色农产品等质量信得过产品进入采购体系。据了解,农产品大批进入欧尚超市前,欧尚除了对生产基地进行考核,也会经过第三方机构对产品进行农残检测,只有符合指标的方能进入。“近年来,市民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使我们超市在采购农产品上有了更多的考虑。”李华说道。
农商对接趋向常态化
  虽然我省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但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仍然交替出现。究其原因,除了农民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外,目前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方式还是走农户生产、大户收购、市场批发、菜场零售、企业(市民)采购的途径,中间环节很多。
  对此,我省各级政府和领导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副省长黄旭明指出,农产品营销是丰富市民菜篮子、促进农民增收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举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要沉着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思路和产品结构,积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他同时要求不断提升对接水平,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业展会和农事节庆活动。
  省优农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就机制方面而言,建立农产品产销(供需)信息平台,是推进农商对接常态化的有力措施。在去年农商对接会上,我省已对此作出了有益尝试——编印了《2012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供货信息册》,“今年,我们将坚持这一做法,继续编印供货信息册,提供全省500多家农业企业的1000多种农产品供货信息,并录入数据库,同时还将大型超市、餐饮酒店及高校后勤的有关需求信息、市场动向在农民信箱、中国农业网、杭州商贸网上公布,建立起全省名特优农产品信息资源的长效发布平台,为农商对接常态化奠定基础。”
  会场里,两台显示着“农民巴巴网”的电脑受到众多来访客商和农产品合作社和企业的关注。在这个以农副产品销售为主的网站上,有水果、安吉白茶、食用油、大米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人们只要打电话或点点鼠标就可购买。据悉,“农民巴巴网”是由湖州市农业局联合湖州市名特优农产品快购有限公司主办的,已与20多家湖州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该网站共有六大类400多种产品信息。“低价是‘农民巴巴网’最具竞争力的因素。”快购公司总经理吴土良介绍,农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等费用很高,进场费、经销商提成、促销费等营销成本占到产品的毛利50%以上,抬高价格的同时,也挤压了农业企业的利润,通过网上销售和电话直销等,可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节省销售成本,给农民、市民都带来好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