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一组画作的两种结局

  法国著名画家巴尔蒂斯年轻时,曾以一只名叫咪仔的小猫为蓝本,描绘出自己和咪仔从邂逅到交友再到分离的故事。作品完成后,巴尔蒂斯想知道公众对它们到底怎么看的,于是,把它们摆在街边,旁边搁了支铅笔,请过往的人们把精彩之处给指出来。
  街上人来人往,很快画作上就标满了各种赞美的记号。巴尔蒂斯看着自己的画作几乎全都赢得了人们的夸赞,开心不已。从那之后,他总是沾沾自喜地摊开它们来欣赏。继父里尔克了解情况后,平静地对他说:“难道你就这么在乎别人的夸奖吗?”巴尔蒂斯点了点头:“有什么能比作品百分之百地赢得所有人的肯定更值得欢喜呢?”里尔克怔住了,隔了很久才说:“你的结论未免下得太早了吧,如果你愿意换种方法再试着征求一次他人对这些作品的看法,请人们把它们的不足之处给指出来,我敢担保最后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巴尔蒂斯不相信,他与继父一起来到街边,把画作摆好后诚恳地请人们替它们挑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许多人真诚地发表了修改建议,不久,画作上就密密麻麻地标上了不足之处。
  为何同样一组画,可以全是赞美也可以全是批评呢?巴尔蒂斯百思不得其解,疑惑地问继父。里尔克笑着答:“再完美的事物也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一致褒奖,所以你在做完一件事后,重要的不是别人对它怎么看,而是要始终保持清醒,亲自去审视它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目标。”巴尔蒂斯深深记住了这番话,从此,他不再为他人的评价所扰,而是专心致志地作画,终于绘制出一系列经典作品,流传至今。巴尔蒂斯常说:“当你懂得甄别他人的评价,不把他人的表扬和批评看得太重,而是始终专注于自我思考,持续改进,就将离成功不远了。”
(摘自《演讲与口才》 张小平/文 2013年第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