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周震杰:城里男孩的果园梦

  •   图为周震杰在查看梨的生长情况。
      天刚蒙蒙亮,周震杰就起床了。2010年大学毕业后,周震杰这个城里长大的孩子,选择到农村创业,在宁海市马桥街道利众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成立了果多多园艺场,开始为自己的梦想打拼。
      3年来,周震杰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那100多亩果园里“巡视”,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如今,当年种植的梨树,已经开始开花结果。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他对从事现代农业充满了信心。
    不当白领,城里男孩跳进“农门”
      从小就在城里长大的周震杰,从来没下过田干过农活,甚至连锄头都没有扛过,却有一个特别的理想:多学习现代农业技术,长大以后当一名农场主,拥有一大片现代化农场。
      2006年,周震杰如愿考进了浙江农林大学,成为该校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2010年周震杰毕业时,放弃了和同学一起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准备到农村从事现代农业。一开始,很多亲戚听说周震杰要做农民,都觉得他只是随便说说,连父母也以为孩子只是一时冲动。周震杰却是十分认真的,早在毕业前夕,他就开始为建立自己的农场调研、规划。
      周震杰说:“我读的是农林高校,学的也是这方面的专业,到城里工作专业不对口,发展前景也未必好,只有到农村去,才能更好地发挥我的专业所长。况且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农业,我坚信从事农业一定会有前途。”
      在自己的坚持下,最终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让他闯一闯,并且在启动资金上给予了一定支持。
      2010年底,周震杰在离老家不远的马桥街道利众村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办起了果多多园艺场,当起了戴着眼镜的“农场主”。
    辛勤耕耘,戴着眼镜学干农活
      承包了土地之后,周震杰开始选择种植品种。种植蔬菜,受市场影响太大,种植香榧等干果,周期太长。最终,周震杰结合经济效益和种植周期,选择了品质较好的梨作为主栽品种。
      为了提高效益,周震杰还种植了红叶石楠、鸡爪槭等绿化树种。考虑到果树、苗木生长周期比较长,至少要3年才有经济收益,他还在树下套种了榨菜等作物,养殖了鸡鸭鹅等家禽。
      从那以后,每天天蒙蒙亮,周震杰就起床了,然后到自家的果园去“视察”,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给农场的员工安排每天的工作。农场开办时,周震杰就聘用了一些农民,从事农场的日常工作。
      “在校读书的时候,早上没有课,我就经常睡到八点才起床。现在自己办农场,我一般天一亮就起床,到果园里走走,然后给果园里的员工布置工作。”周震杰说,自己虽然学的是农林类专业,但是在经营果园的过程中,才知道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的。
      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他经常和员工一起劳作、学习。说起第一次施有机肥的情景,周震杰记忆犹新,他说:“第一次施鸡粪肥时,一闻到鸡粪的臭味都觉得恶心,不想去碰,但为了及时施肥,就逼着自己去做。现在已经习惯了。”
      周震杰说:“做农民其实也需要技术的,比如梨树会发生什么病虫害、什么时候需要防治,分别施用什么农药、怎么配比药水,都需要技术和知识,如果不及时准确喷药,会影响梨树结果和梨的品质。刚开始,我几乎什么都不清楚,后来我主动向周边的种植大户学习,同时经常上网查看学习,现在常见的病虫害我都能够防治了。”
    坚定梦想,百亩果园丰收在即
      从农场成立至今,周震杰已经在果园里投入了200多万元。与之成对比的是,他的收入仅仅是树下套种的80亩榨菜以及养殖的少量鸡鸭鹅,每年仅能够收入十来万元,还要支付果园帮工的酬金。
      为了方便放置农具、化肥等农资以及个人休息需要,周震杰在果园里搭建了一个棚架。当时资金十分紧张,为了节约成本,周震杰决定自己搭建。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周震杰说:“为了保证质量又节约成本,我先后前往嘉兴、嘉善等多家生产厂家,对比质量和价格,最后从生产厂家直接购买棚架所需的材料,并在专家师傅指导下,和一群工人花了近4个月终于完成棚架搭建。虽然辛苦,但是节约了30%的成本。”
      如今,眼镜还是那副眼镜,但是周震杰与刚毕业时的他已经大不相同:黝黑的皮肤,满手的茧痕,朴实的劳动作风,娴熟的劳作技能,冲动成为了信念,稚嫩换来了成熟……现在的周震杰,已经成为从事农业的一把好手,过不了多久,他坚守3年的第一批梨也可采摘了。“作为农林类学子,我们只有投身现代农业,才能更好地发挥才华。希望的田野,才是我们人生发展的最好舞台。”看着一棵棵梨树上即将成熟的梨子,周震杰笑着说,“我希望,今后果园里梨子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他也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拓展种植规模,增加果园的种植品种,把果园越办越好。
    陈胜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