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台州人食用的鲜茶树菇大多是从外地运来,价格高还不新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福建人杜仁彬在台州路桥金清投资200多万元,种植茶树菇。如今,他种植的大棚茶树菇亩产值可达20万元。
今年60岁的杜仁彬来自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那里是我国的“食用菌之都”,以种植香菇、白木耳、竹荪等食用菌为主。杜仁彬从17岁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种植食用菌,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2007年,面对当地食用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状,他和几个同乡一商量,决定外出种植并开辟新的销售市场。于是,他们到上海郊区种植茶树菇。当时宁波、杭州等地都没有种植茶树菇,采购商想要购买的话都要跑到上海去,很不方便。杜仁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2011年,杜仁彬和几个同乡到台州调查发现,台州没有人种植茶树菇,而市场对鲜茶树菇的需求相当大,便决定在台州种植茶树菇。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且味道鲜美,吃起来清脆爽口,“特别是新鲜的茶树菇,那就更加美味了。”杜仁彬说。
去年下半年,杜仁彬在台州路桥金清承包了9亩地,投资200万元,开始种植茶树菇。
种了40多年菌菇类植物的杜仁彬,对它们的生长情况已了如指掌,“从发芽、生长到收成,每一个阶段都十分清楚。”杜仁彬说,种植茶树菇的适宜温度在 20℃至 30℃之间,天气太热的话茶树菇的产量很低;培养基表面如果出现白色就说明菌菇芽孢已经开始发芽,要是出现绿色的话那就是发生霉变,菌菇生长不了了。茶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在20天左右,等生长完一批后,杜仁彬会暂时让茶树菇停止生长,“一直在不断生长的茶树菇会越长越小的,这就和计划生育一样,为了保证质量,需要控制它生长的进度。”在他的种植大棚里,杜仁彬指着那些茶树菇的培养包说,之前种植菌菇采用的培养基是用木糠、玉米粉、豆饼等作为原料的,现在采用棉籽壳做培养基种植后,产量比之前整整提高了一倍多。
杜仁彬介绍,前期大棚和培养包的一次性投入较大,后期的投入很少,一个培养包要是没坏的话可以用3年。目前他种植的茶树菇主要销往椒江、路桥、玉环、温岭等地,每公斤的批发价在9-11元之间。“一亩大棚茶树菇一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杜仁彬说。
罗浩榕 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