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匿几十年的“气功大师”王林,随着马云、赵薇等社会名人的拜访重出江湖。被媒体曝光“借机圈钱”后,他竟破口大骂记者“年纪轻轻不得好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社会上“气功大师”就层出不穷。他们表演的绝技或特异功能,听起来都匪夷所思:“驾驭220伏电流治癌症”、“水下闭气两个多小时”等。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伎俩,不过是“民间杂耍”。但从“神医”张悟本,到“神仙道长”李一,再到王林,他们为什么能一再跳上“神坛”?恐怕这与他们“工于心计”分不开。
首先,他们善于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对未知的探索,一方面诞生了科学,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巫术。在古代,科学家和方士往往合二为一。直到近现代,随着理性法则的确立,特别是因果律成为公理,自然科学才跟巫医科学分了家,走上了寻求真理的康庄大道。现代科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可用实验验证。而气功大师们的特异功能或绝技表演,离开了道具,就会露出马脚。
其次,拉大旗,作虎皮。这些大师们往往因江湖伎俩蹿红,获得一些官商或名人的关注后,故意将社会名人的好奇夸大成对自己的认可,将自己“神话”的气泡越吹越大。
另外,科学的局限性,给了“气功大师”们生存的土壤。科学不是万能的,目前科学还不可能解释所有的问题。要扒开某些“气功大师”们的画皮,有时要用事实和逻辑。“用气功隔几十米都能戳死你”的王林,就被媒体曝光当年坐牢时因说大话,被人揍得鼻青脸肿。在这个事实面前,“隔空发功”就如同一个笑话。
今天,王林的神话被揭穿了,但如果科学理性的力量不够强大,人们仍然把自己对未知的恐惧、对成功的渴望,寄托于某种未知力量的保佑,这些“气功大师”的生存土壤就依然存在,过不了多久又会卷土重来,顶多换个“马甲”而已。彻底告别这些“大师”,需要我们唤回科学与理性的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 文斐/文201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