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林下宝贝成农民增收“新引擎”

  一大早,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关山村村民毛晓才便提着一个竹筐出门了,开始到竹林竹荪套种基地“寻宝”。他要寻的“宝”叫竹荪,是一种生长在竹林的菌类,经济价值高。
  一片毛竹山上,只见竹林内到处是三个一丛、五个一堆地生长着鹅蛋大小的竹荪菌球,不少已破球而出,正等着采收。看到这架势,毛晓才马上动手把菌盖摘下,抽柄撤裙,小心地将其放入竹筐中……
  见到笔者感兴趣,他就讲起了自己的种植心得,“竹荪可以大棚种植和林下种植,但林下种出来的竹荪非常接近野生,因此可口性、营养价值等都远远优于大棚种出来的竹荪,所以行情也很好。”
  “这个项目是镇里从丽水引进的,现在主要是试验性种植。从那边种植的情况估算,1亩竹林可以套种竹荪200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可产竹荪干品半斤,产值60至70元,亩产值超万元,而每亩的直接投入成本约5000元,算下来效益十分可观。”毛晓才介绍,在竹林里套种竹荪并不全是他的主意,主要是得到了市里和区里农业部门的支持。
  毛晓才说,毛竹林套种竹荪好处很多,不与粮争田,不与果争地,不仅拓展了食用菌发展的空间,栽培后的废料还能增加竹林土壤肥力,促进毛竹生长,减少竹林的化肥使用量。
  “现在我们基地的竹荪算是试验成功了,如果生长得不错,镇里还将逐步推广开来。不信,过几个月再来看看。”毛晓才自豪地说道。
林亮 羊召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