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眼下已是蜜梨采摘旺季,永康市西溪镇柏岩村种植大户黄皆能却一点也不担心:“我们家种了7亩多梨,不少市民都直接上门采购,我们不出家门就能实现年收入4万多元。”正如黄皆能所说的,在这罕见高温季节,甜蜜清凉的梨果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丝丝清凉,也给广大果农的钱袋子注入了“底气”。
记者从浙江省梨业协会了解到,2012年全省梨栽培面积35.6万亩,产量39.1万吨,产值15亿元。去冬今春全省新发展梨园5608亩,其中“翠冠”、“翠玉”等早熟梨占总发展面积的85.4%。预计,今年全省梨总产量约38万吨,比去年略减。减产较多的地区为金华、嘉兴、绍兴等市,减幅超过10%左右。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区土地被征用、部分产区改种致使梨园面积减少,以及今春花期晚霜危害和雨天影响授粉等造成结果量减少。但是由于今年气候总体适宜梨生产,并且随着果农优质生产意识增强,以及疏果套袋、配方施肥等优质生产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今年梨果质量和品质均好于上年。
另据了解,由于今年福建省梨减产幅度比较大(预计减产30%左右),而广东和福建是我省梨销售的重要市场,所以我省梨销售形势趋好。各地梨果销售价格前期保持在每公斤5—7元,较上年提高10%以上。中后期由于上市集中,销售价格将有所降低。
提高种梨效益,除了产量高品质优,销售环节也非常重要。水果专家建议有关方面要及时收集、了解各地梨产销情况和最新市场动态,通过方便快捷的农民信箱、每日一助、微信等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及时、广泛的信息传递,使生产和销售主体及时了解产销动态,适价销售,确保丰产增收。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灾害预防及灾后补救工作,降低损失。主要产区要倡导农家乐、采摘观光游等新兴消费方式,并充分利用网络专场等信息化平台,帮助和鼓励果农开拓电子商务,努力拓宽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