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北方冬枣南方种,技术支持很关键

浙江冬枣产业能走多远

  □本报记者 陈鎏琰
“味道很不错啊,又甜又脆的!”8月6日上午,在杭州果品集团公司果品交易市场里,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客商周林法从销售人员手中接过一颗大荔冬枣,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当天,由陕西省大荔县人民政府、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 2013中国·大荔冬枣(杭州)推介会在杭州果品集团公司果品交易市场召开。“我们的冬枣都是在采摘后不到24小时就来到杭州市场上的。”一位大荔冬枣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这火热的天气里,杭州市民提前1个月品尝到了新鲜的冬枣。
大荔冬枣进军浙江
  大荔县副县长张锋告诉记者,大荔县栽植红枣已有2000年历史,品种多达140个,主要以水枣、梨枣和冬枣为主,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枣树发源地之一。
  今年大荔县冬枣的最早上市时间为6月29日,比去年提早了10天,最高价达到每公斤100元,较去年提高18%。预计全县日光温室冬枣平均亩收益在6万元以上,春暖棚亩收益在2.2万元以上。全县红枣总产值较去年提高10%以上。
  “大荔冬枣市场可以说潜力无限,这次举办展销推介会,主要目的就是想把咱大荔冬枣推向浙江,让浙江的消费者能了解大荔冬枣,吃上大荔冬枣。”大荔绿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亚武笑着说。
浙江要种好冬枣很不易
  其实,我省同样有冬枣种植。我省不少果农曾做过从山东、陕西等地引进冬枣的尝试,无奈由于不掌握核心培育技术,只长树不挂果,导致引种失败。德清县湖州启航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0年之前开始培育江南冬枣。公司负责人徐巍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克服难题,成为浙江少有的冬枣种植者之一。他的基地生产的冬枣曾获得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6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徐巍告诉记者,因成熟期晚于普通枣子而得名的江南冬枣,又名冻枣。他位于德清县安新镇的冬枣种植园有1000多亩,栽培江南冬枣15万余棵,今年预计产量近20万公斤。“我们的冬枣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到11月中下旬上市,相比于山东和陕西的冬枣,在数量和上市时间上并不占优势。”徐巍说,为此,要打开市场,就要开发其他的销售途径,徐巍首先想到的就是精品团购和采摘游。徐巍说,吃江南冬枣,就是要现摘现尝,这样味道才够新鲜。为此,公司推出了入园采摘项目:入园采摘票每人40元,尽情采摘,尽兴品尝,离园时若想把采摘的江南冬枣带走,每公斤按20元计价。“江南冬枣采摘期虽然可持续到11月中旬,但国庆7天假期是入园采摘游客数量最多的时候。”徐巍说。“我省种植冬枣面积不大,仅在金华、杭州、宁波等地有种植,”省农业厅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主要是考虑到我省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并不太适合种植冬枣,但有兴趣种植冬枣的人不在少数,为此,专家建议要注意技术支持和选择好的销售途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