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高温天,南湖区设施农业显威力

  近期,浙江热浪滚滚,但笔者走进位于南湖区的嘉兴世合有机园区的大棚内,却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清凉。四周被塑料薄膜裹得严严实实的大棚内冷风阵阵,明显比室外凉爽。
  “这里的温度控制在30℃以下。”面对笔者的惊奇,技术员邹学颜介绍起了大棚清凉的“法宝”——紧挨着大棚内侧那一堵不时渗着水珠的“黑墙”:“这是湿帘,水通过旁边的大桶不断循环、冷却供给,而大棚的另一侧有两个大风机不停地运转,与湿帘形成对流,犹如装了空调。”笔者看到,湿帘呈蜂窝状,手靠近便能明显感觉到一股股凉风源源不断吹出。
  大棚里,一株株无土栽培的番茄植株“站立”着,一个个小番茄悬挂着,红的、绿的、黄的,看上去生机勃勃。按传统,夏天并不是小番茄的上市时节,而世合有机园区实现反季生产的关键,就是因为采用了现代化的设施,生产不用看老天“脸色”。
  小番茄住的大棚是专门为夏天设计的降温大棚,神奇之处不单于此:大棚外侧顶部披着的遮阳网,犹如一块黑头巾,为作物挡去了部分强光;从大棚顶端垂下的喷雾头,每天适时喷洒水雾,为作物“淋浴”降温。
  “园区里共有10个降温大棚,每个投资达40万元左右。”世合新农村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廷彦告诉笔者,大棚外的总控制箱可以控制大棚内的各类设施,揭膜、滴灌、喷雾、湿帘等是一键操控。“这样的天气,除了滴灌,一天要进行8次喷雾。”有了这些设施,田间管理也变得轻松起来,“我打开这个大棚的喷雾后,再去打开旁边几个,一圈打开回来正好关掉。”邹学颜说,一个人能管理至少5个大棚,效率也提高了。
  除了降温大棚,园区里100多亩钢管大棚也都安装了喷雾、滴灌、遮阳网等设施。眼下大多田间蔬菜受高温影响生长缓慢,有些甚至结不出果来,这里的蔬菜、水果在设施的“呵护”下却依旧能茁壮成长,产出的甜瓜、西红柿、苦瓜、香菜等广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白玉苦瓜卖到20元一只,甜瓜卖到168元一只。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靠天吃饭”的农民饱受艰辛,但设施农业的作用却在高温中显现:世合有机园区各个牧业园区内的水帘冷风机,让猪舍温度始终保持在26至28摄氏度,提升了生猪的抗病能力;全区160多亩连栋智能温室大棚,棚内始终维持在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1510亩遮阳网,让大棚作物免受烈日灼射;1130亩滴灌设施,让田间作物能适时“喝饱”水……
俞艳婷 范文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