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潘寿正已经记不清上一次下雨是在什么时候了,他只记得,在进入7月中旬之后,缺水突然成了他养虾的头号难题。
7年前,在做过各种生意之后,潘寿正决定承包水塘养南美白对虾,成立了担屿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缺水,是他7年养虾生涯的第一次。一开始,潘寿正只是纳闷:云都到哪里去了,紧接着就有点不知所措。倘若只是他的水塘缺水,这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刻,他可以从相挨着的一条河里取水,平日里,附近的养殖户都会抽河里的水直接灌到水塘。但目前的事实是,河水也已见底,河滩上的泥土板结成块,各自裂开。他想过去附近找水,然而,水塘南边几百米外就是海边,“在这个地方打出的井水,盐度肯定很高,这样的水质是绝不能拿来养对虾的。”不得已,潘寿正只能选择放弃一个水塘,以维持另外三个水塘的蓄水量。他在水塘边装了一个大水管,从最南边的水塘抽水,灌到另外三个水塘。
但这样的举措只是暂时的应对。很快,几天之后,这个最南边水塘的中间部分已经见土,成为白鹭的栖息地。更为严峻的是,另外三个水塘的水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的状态,当增氧机翻起水花之后,机器附近还会浮起一层消不去的泡沫,潘寿正不敢再投食了,“一旦投食,水质富营养化的状态将会更加严重,水质将更差,虾就活不了”。
之前,潘寿正从没想过缺水的事。每天凌晨2点起床,早上6点去市场兜售,然后晚上7点多睡觉,他最操心的事情,无非就是怎么把虾卖出去。“今年难得卖得起价格,又没量。”他说,今年6月初,为防附近河道涨水,他甚至在水塘边上垒砌了沙包,在往年的经历中,这个月份台风将携带大雨水而来,“今年恐怕是用不上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潘寿正对那口最南边水塘的水是“惜水如金”,每次往另外三口水塘加水都是刚够就好,省了又省。为减少水分蒸发,他还在最南边的水塘上方用杂草等做了个遮阳顶。现在,潘寿正想的是,尽快出售第一批投放的南美白对虾,降低养殖密度。
葛云丹 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