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高温天,水产养殖要注意啥

  持续高温干旱,使养殖塘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近日,据对水位较深池塘的水温测定,水温已高达36.2℃,超过了我省主要养殖生物的生长、生理极限。长期持续超过生长极限的高温,易使养殖鱼虾抵抗力下降。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7月份的养殖病害损失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如余杭2600亩乌鳢发病率达到57.7%,亩均损失4000多元;乐清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出现无症状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3.97%,损失近20万元;嘉善县也有66亩养殖河蟹出现了高温导致的死亡现象。
  当前正值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会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再加上近期高温干旱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极易形成高温、低压、闷热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下降,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因此,针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和后续可能出现的高温、低压、闷热气候,可按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1.适当减少投饲量。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投饲。可适当降低投饲量或减少投喂次数,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
  2.适量加换新鲜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并使池塘水位尽可能维持在最高水位。一般7-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3.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增添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4.加强水质环境管理。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高温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应激反应。因此请各养殖户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尽可能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预防鱼虾病害的暴发。同时,温室养殖要注意通风。
  6.及时进行疏捕。要准确估算每个池塘的承载能力,对密度过高的池塘进行适当疏捕。已达到商品规模的可适当捕大留小,鱼苗塘要及时分塘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力争把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渔业损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