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种植业

青田农民种贝母,种出“万元田”

  10年前在青田县巨浦乡西坑村,但凡说起“贝母”,村民都会摇摇头,甚至避而不谈。而10年后的今天,在西坑村再次谈及“贝母”时,村民的反应却变了,你会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赞赏,从他们脸上看到肯定。这一切,都源于贝母给村民带来的好效益。也正因为如此,贝母种植队伍从原来的5户增加到15户,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50亩增加到了200多亩。去年,全村仅靠种植贝母带来的收益达到100余万元。
失败中探寻出路,贝母终获好效益
  眼下已是翻地松土的好时机。日前,笔者来到巨浦乡西坑村,看到农户们正在忙着锄草、翻地……尽管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现在把土沃肥了,接下去种的贝母种子才能长得好。”看到农户们开心的样子,村支部书记钟荣仙也很是欣慰。原来,钟荣仙不仅是西坑村的村支部书记,还是青田荣仙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更是西坑村民种植贝母的领路人。“刚开始,真的亏到吐血,投入1万元,到最后只剩了1千元。”说起10年前第一次种植贝母的经历,钟荣仙颇为感慨。原来2003年,初识贝母的钟荣仙在毫无经验,没有摸清中药材市场的情况下,独自一人从磐安以高价进购贝母种子种植贝母,可没想到最后贝母干却只卖到40余元/公斤,损失惨重。
  2008年,钟荣仙到一些种植较好的地方实地考察,动员身边的三四名村干部一起,辟了50亩地进行种植,并成立了青田荣仙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2009年终于迎来了丰收——“1块变2块价格涨了1倍。”回想起自己种贝母收获的第一桶金,钟荣仙十分高兴。
扩大规模再前进,带领村民齐致富
“看到他种得好,就跟着一起种了,现在光是贝母每亩产值就有1万元多呢。”村民施秀灵说,自己原本就是村里的老种植户,以前种玉米、西瓜,可经济效益并不十分乐观,看到钟荣仙种贝母效益不错,就慢慢跟着种一些,一年年扩展开来,到现在已经有十余亩地了。
  而像施秀灵这样的村民并不在少数,不仅是西坑村的村民,就连附近其他村也有不少村民加入合作社,学习种植。如今,该合作社已发展到15户了,而种植面积也跃至200余亩。“去年我们种植贝母总共有100多万元的收益,这是真正放到村民口袋里的,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钟荣仙说,尽管今年贝母种子进购价较往年较高,需要52元/公斤,但售价也是可观的,保持在90—100元/公斤,两相对比,村民也越来越愿意走贝母致富路。同时,他表示,贝母是秋种春收之物,每年农历4月便可收获,而此时恰可种植西瓜,实现交叉种植,既合理利用田地又保障了效益。 洪旭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