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前期异常高温干旱气候影响,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地区间差异大,特别是稻飞虱发生受虫口基数、苗情、气候、防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前期迁入发生情况比大暴发的2005年还要严峻,对晚稻后期威胁极大。为此,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加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综合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集成创新手段,在农药成本减少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
与以往忙着喷洒农药的相比,今年,在萧山区义桥镇丁家庄村皇天畈粮食功能区,这片晚稻田的主人丁海洋却显得轻松许多。原来,从去年开始,区农业局就与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合作,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应用与示范,在他的粮食功能区内建立了面积达1068亩的省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利用种养一些动植物,有针对性地培养晚稻害虫天敌的生态工程技术,有效控制晚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减少了农药的施药次数。“我们在田埂边种植芝麻、大豆、丝瓜、万寿菊等蜜源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了丰富的蜜源,也就是食物,这样一来,有利于害虫天敌种群的繁殖,增强稻田的自然控害能力。”丁海洋告诉笔者,除了这些蜜源植物外,他还在机耕路边种植香根草等诱虫植物。而这些诱虫植物的使命就是将稻田的害虫吸引到自己身上,使其自然死亡,以保证晚稻的健康成长。
稻田里来了这么多“新邻居”之后,害虫天敌数量有了显著增加。据抽样调查,与农民自防田相比,绿色防控田蜘蛛数量增加54.8%,寄生蜂数量增加136.6%。不仅有效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种出来的稻子也更绿色安全了。“呱呱呱……”正在笔者采访时,农田里不时传来青蛙的叫声,丁海洋指着一块周围用网围起来的稻田说,这是为了防止青蛙和甲鱼“外逃”而采取的措施。原来,这100亩稻田里不仅新住进了5000只青蛙,这些青蛙还有了新朋友——1000只甲鱼。
在那里,青蛙和甲鱼是对付稻飞虱的“利器”。据萧山区农业局农业站副站长王国荣介绍,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为严重的一种害虫,它们常常集聚在稻丛下部活动,把水稻的营养吸干,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严重时甚至造成颗粒无收。“青蛙和甲鱼都喜欢吃浮游生物,它们会顺带着把大量的稻飞虱吃进肚子里。”王国荣说道。
截至目前,萧山区共有7个区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达5000亩,绿色防控示范田比农民自防田用药减少3次以上。通过减少化学防治,综合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集成创新手段,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农民增收。
史健岚 张艾理 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