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菲特”过后一地鸡毛,养殖户损失严重——

我省水产养殖互保理赔的启示

  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走了,却给我省留下一片创伤,渔业首当其冲,损失惨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全省受灾面积62万多亩、产量损失6.4万吨、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约占全省渔业直接经济损失总额的82%。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加大,我省水产养殖灾损风险急剧增加,政府生产性救灾资金又杯水车薪,大量养殖渔民往往因灾致贫。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对广大养殖渔民灾后生产自救、保障基本生活以及减轻政府救灾压力等意义重大,但至今我省水产养殖业保险一直未有保险机构实质性涉足。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有效评估风险、公共财政扶持不足等。
  同时,我省渔民的参保积极性也普遍不高。据统计,此次“菲特”灾损中,投保渔民损失仅占全省养殖损失总额的2.5%。专家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水产养殖投入大、风险高、保费高,尽管渔民也有较强的保险意愿,而且我省互助保险试点中采取了低费率(厘定费率6.3%,比农业共保体的种植业略低)、补保费(农业部专项资金补贴35%保费)等措施,但出于费用承担及侥幸心理,实际投保热情仍然不足。如今年8月,省渔业互保协会人员连续一个多月在苍南县走村入户,向1000多户紫菜养殖户宣传,但渔民始终犹豫不决,直到10月3日“菲特”强台风即将来临之际,又纷纷要求投保。此次台风造成苍南县紫菜养殖设施、苗种损失达1.8亿元,大部分渔民因损失惨重而陷于困境。
  今年,我省渔业互保协会按照“政府推动、会员互助、市场运作、单险核算”的模式,以“保大灾、保成本、保灾后复产能力”为原则,在全省开展水产养殖业互助保险试点,先后在平阳、椒江、嵊泗等地开展海上网箱养鱼和浅海贻贝养殖试点,共有71户渔民参保,收取互助保费197.5万元,承担风险保额2931.2万元。“菲特”台风后,省渔业互保协会第一时间深入灾损比较严重的平阳南麂、椒江大陈等9家投保户受灾现场,开展定损理赔工作,预估总损失达5000余万元,保险赔款约1350万元;由于参加了互助保险,目前受灾户正积极清理灾损设施、购买鱼种,尽快恢复再生产。
  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属公共财政补贴支持的农业保险范畴。鉴于当前我省实际,有关专家建议,省、县(区)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给予保费补贴,并积极引导渔民投保,切实缓解渔民因灾致贫、返贫以及政府生产性救灾资金不足的压力。 谢雷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