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文/摄
通过三年的摸索,我省各地涌现出了不少新型稻田养鱼的典型,如德清清溪的稻鳖共生、绍兴的稻虾轮作和景宁自强的“千斤稻百公斤鱼万元钱”等高效生态模式都获得了成功,极大激发了种粮大户和水产养殖户开展以稻田养鱼为主的种养结合模式的积极性,为各地发展综合种养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德清稻鳖共生:一亩地产出几亩的效益
这几天,德清清溪鳖业有限公司的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农机手正在忙着收割千亩单季稻。一个养鳖的企业,怎么种上了水稻,那鳖又养殖在哪里呢?“鳖就在水田的淤泥里,我们采用的是稻鳖共生的模式,让鳖‘住进’水稻田,实现鱼粮双赢。”总经理王根连告诉记者,他们有稻鳖共生基地1200多亩,可以亩产水稻500公斤、甲鱼150公斤以上。
王根连曾是德清县农科所技术员,专门搞水稻育种。1992年,他到雷甸镇承包了20亩田,开始试养甲鱼。十几年甲鱼养殖下来,王根连已经成了水产养殖专家。可是这时候他发现,常年养殖甲鱼的池塘由于投放的饲料不能被吃完,加上甲鱼粪便的排泄,水体营养过剩,引发污染,鳖特别容易得病。
2011年开始,爱动脑筋的王根连开始在鳖塘里种上水稻。塘里种了水稻,情况就不一样了。鳖塘里的残剩饲料和粪便成了水稻生长的肥料,连化肥都不用施了,而甲鱼在运动中可以驱赶、吃掉对水稻有害的虫子,水稻也无需再打药。种了水稻后,水清了,甲鱼也不再发病,长得好,堪比野生甲鱼,可谓一举多得。
经过近3年的实验,如今王根连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稻鳖共生养殖模式:5月底种上水稻,投放中华鳖的幼鳖,一般一亩田投放600只左右,10月至11月水稻收割后,捕获商品鳖。而那些还需要继续养殖的中华鳖如何过冬?王根连也有了自己的办法。在每方水稻田中,记者看到有一个水坑,王根连告诉记者,这个水坑四周砌有水泥,并设有凹槽,水稻收割放水后,因为水坑里有水温度更高,中华鳖就会自己游到水坑里去过冬,第二年水稻插秧后,中华鳖会再出来和水稻共生。
稻鳖共生带来的是丰厚的效益。“本来只想靠养鳖赚钱,种水稻只是副业,没料想,水稻带来的收益丝毫不比养鳖逊色。”王根连说,一丁点药都不用的大米和甲鱼在国内实在是不好找,权威部门一认证,“清溪香米”和“清溪花鳖”都成了有机农产品。现在,“清溪香米”的价格每公斤能卖到20元,还经常卖断货,“清溪花鳖”的价格也步步高“升”,每公斤能卖到100元,稻鳖共生亩产值近3万元。
景宁稻鱼共生: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良方”
在近年的省农博会上,一种来自景宁的三哈牌鲤鱼干备受消费者青睐。酷似金鱼的它,肉质鲜嫩,连鳞片都可食用,虽然每公斤售价高达100元,但常常半天时间就售罄。而和这种鱼一起生长起来的三哈牌大米,更以其香糯的优良品质,多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
这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米和鱼来自景宁自强合作社。在合作社1000余亩梯田边可以看见,潺潺的高山泉水从上至下流淌进每块田,茁壮的水稻下时而可见红红的鲤鱼。“山区低气温、低水温,水稻生长期格外长,米质口感好,而用高山活水养鲤鱼可以提升鱼的品质,鲤鱼还可以吃虫和杂草。”合作社理事长刘国英介绍说。
景宁的稻田养鱼自古就有,可从前是一家一户放天养,管理粗放,一亩地的鱼产值还不到千元,增收效果不明显。2006年,在刘国英的带头下,当地成立了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20亩,投资上百万元,在鹤溪镇建立了稻田养鱼综合示范基地。“我们根据山区条件,进行了山区微流水生态型种养模式试验,引进了适合山区稻田养鱼的水稻品种,并根据稻田的生态容量,确定鲤鱼放养密度,使稻、鱼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刘国英介绍说,现在合作社可以亩产稻谷500公斤、鲤鱼100公斤,按照每公斤大米20元、田鱼40元计算,一亩地就创出了上万元的收益。
看到稻鱼共生效益好,更多的山区农民加入到稻田养鱼的队伍中里来。现在,自强合作社不但发展社员103户,还和周边3500多户农户签订了订单协议,带动养殖面积8000余亩,年产值近千万元。“我们把鱼苗无偿赠送给农户,为他们提供统一技术指导,通过保护价收购和品牌销售,解决了鲤鱼的销路问题,使大家亩均增收上千元。”刘国英说。
绍兴稻虾轮作:土地的利用率高了,虾病少了
虾塘养久了虾易生病,一直是困扰不少水产养殖专业户的“心病”。不过绍兴县富盛青虾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国明可不为此犯愁,因为他的虾塘有一个特殊的“水质清道夫”——水稻。
在富盛青虾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550亩虾塘里粗壮肥满的青虾已经即将起捕。而到明年5月左右,这块虾塘将改种水稻,等到当年8月单季稻收割后,会接着继续养殖青虾。“稻虾轮作,一地两用,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有效降低虾塘疾病暴发几率。”许国明是最早开始搞稻虾综合种养的。他告诉记者,自己从2002年开始养殖青虾,可连续养殖几年后发现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虾病增多。“在虾塘里种植水稻,就能有效清洁水质,虾病明显减少,同时虾吃剩的饲料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水稻可以直接种植,连基肥都不用,粮食产量也很高,每亩能有450公斤。”许国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一亩地除了1200元左右的稻谷收入外,还能产出50公斤青虾,按照均价每公斤100元计算,一亩地收益6000多元,比单独种粮增加4000多元。“稻虾轮作是‘一水两用’虾肥稻香双赢的创新农作制度。”绍兴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绍兴县山多地少,农业土地本来就匮乏,加上种粮效益本身不高,主要靠政府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2006年开始,县农业局选择在水源丰富、常年种植水稻的富盛镇义峰村,组织农户改建稻田基础设施,开展水稻和青虾复合种养,截至目前,全县稻虾轮作面积已达3750亩,建成稻虾轮作规模化示范基地2个,稻虾轮作合作社3家,全县稻虾轮作基地可产稻谷近2000吨、青虾168多吨。
景宁山区稻田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