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人物名片:
戴旭明,1982年1月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现任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推广研究员、省农业厅畜牧养殖领域首席专家,长期从事畜牧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兼任浙江省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历年来出版畜牧业著作两本,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农业部丰收奖二、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有人说,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这件事情,只有默默苦干,才能最终达成,才会格外珍惜。
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养殖领域首席专家戴旭明,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在畜牧养殖领域默默耕耘。用他的话说,“很幸运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终生的工作中”。
这是一个坚守初衷的人,“从事这个行业至今,中间有好几次机会转到其他行业,最终因放不下这份工作而放弃了。人的理想随着时间和经历的改变在变化着,但是对于自己来说,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工作十分满意,也可以认为正在实现着人生理想。俯仰无愧天地,回首坦坦荡荡,自当是达到心中所梦。”戴旭明如是说。
而今,他在畜牧领域燃起的热情已遍布全省,从现代化的畜牧场到农村犄角旮旯的养殖棚,从成功的企业老总到新入行的年轻人,戴旭明的畜牧梦正在传承。“戴局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万强农庄。”桐庐县万强农庄负责人钱万强对戴旭明始终心怀感激。彼时,戴旭明还是第一次来到万强农庄,看到了这里的种养结合模式,便商定把全省的畜牧生态现场会放在这里。“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钱万强告诉记者,戴旭明还一步步“逼”着他们把标准化建设跟上去。“连母猪产床、保育栏的设备厂商,都是他经过挑选后,帮我们联系好的。”“戴局长非常专业,你骗不了他。”钱万强的儿子钱源如今已是农庄少帅,谈到戴旭明时他说:“不管你从什么角度讲,他都知道,虚是虚不来的。”
钱源认为,戴局长的见识让他们受益匪浅,生态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当他们父子俩还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时,正是戴旭明给了他们底气。“我们一下子扩建了8栋猪舍。”钱源说。
如今,万强农庄俨然成了全省生态畜牧业的“明星”:养猪场的猪粪尿经发酵处理后,成了果树、牧草的优质肥料;果园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牧草用来喂猪……农庄尽管规模不大,却吸引了省内外不少养殖户、专业人士前来参观取经。“污染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养猪场的排泄物处理得不好,就成了污染环境的祸害;处理得好,就成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宝贝。”戴旭明说,现在对养殖场的污染处理,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关键是坚持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他认为,万强农庄的模式特别适合在山区推广,因为平原地区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容易带来污染。
万强农庄,仅仅是戴旭明帮助过的其中一个案例。在义乌,他帮助顺旺牧场树立了通过种草养猪、高效率消纳污水的典型;在龙泉、缙云、松阳等地,他对山区生态畜牧业进行综合调研,总结各地农牧结合、畜牧业上山的典型案例;在文成县金炉乡陈庄村,他指导一个又一个养兔户,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新房幢幢……不断地下基层,不断地真帮实干,戴旭明的动力源泉在哪里?
记者在戴旭明的日记《重返陈庄村》里找到了答案:“这次回陈庄村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对我本人的收获不少,看到乡亲们经过我们的帮助,富裕起来了,我们的工作有了意义。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村民对我们的期望在不断提高,需要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
推进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是戴旭明近年一直念叨的工作。他认为畜牧养殖涉及生产发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等方方面面,通过标准化这条主线可以引导养殖场户在良种、装备、防疫、生产管理和生态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可以把各项技术综合应用于牧场。在农业部工作部署的基础上,戴旭明结合省里实际,出台了更高标准的建设要求,而且亲身到牧场调查,验收打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省新型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与生态畜牧业的做法在全国出彩,农业部还在我省召开了全国畜禽规模牧场标准化创建活动现场会,并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他还主持制订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兔子、蛋鸭、蜜蜂等标准化场验收评分表,并组织召开牧业机械座谈会,摸清自动供料需求量,组织对存栏3000头以上猪场的自动饲料线进行改造。去年,已有120多个猪场进行改造,上了1300多条饲料线,可以喂养60多万头猪,使猪场的劳动力节省数倍,每头猪的饲料成本节省70—100元。
畜牧工作更多的时候是与脏、臭、乱打交道。对于我省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戴旭明几乎倾尽心血。去年,他陪同国务院法制办、环保部、农业部领导对浙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进行立法调研,不少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他还参加了温州等多个生态示范园区的验收。截至去年,全省已对存栏50头以上养猪户开展治理,共治理29000户,建设了200个集粪中心。“工作时间进入倒计时,十分珍惜宝贵的工作机会。总想多干点事,想干好事,给自己、给同事、给行业内留个好影响,所以不敢偷懒懈怠。”作为一名畜牧行业的首席专家,他在追求着推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因此自身就需要具备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每到一个有创新的牧场调研,我都会十分仔细地了解情况,了解企业主的经历和思想,商量做好工作的对策,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意见,争取与他们成为可以交心的朋友。”作为一位首席专家,戴旭明每天关注着畜牧领域的最新动态,仍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戴旭明(右一)在浙江帕尔玛食品有限公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