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物写真

植检工作要从源头抓起

——记省农业厅植检领域首席专家林云彪

  •   □本报记者 徐琳人物名片:
      林云彪,浙江省农业厅植检领域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参加完成“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柑橘黄龙病监测与控防对策研究”和“浙江省外来入侵生物的原色图谱及数据库系统”等项目任务,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近3年发表论文12篇,主编专著2本。
      见到林云彪时,他正在办公室做关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治的PPT,“现在这个时节正是西瓜种子调运,准备育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苗期不要染上病毒。”林云彪说,前年发现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比较严重,今年提早预防效果很好。“植物检疫工作要从源头抓起”这句话始终贯穿着记者的整个采访过程。
      1981年,林云彪从台州农校植保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省农业厅从事植物检疫工作,这一干就是32年。“植物检疫工作不同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责任比较重,工作强度也比较大。从种植到采收,全程都要监测,尽最大能力降低疫情发生的几率。”林云彪说。
      在我省的台州、温州、衢州、金华等地,柑橘种植面积不在少数,自然柑橘的植物检疫也是重点工作。2006年-2008年连续暖冬,温暖的气候条件导致了柑橘小实蝇的大面积爆发,三门、兰溪等地受灾严重。柑橘小实蝇是从广东入侵的一种害虫,成虫将卵产在果实上,幼虫以果肉为食,导致果实腐烂早落而减产。它不但危害柑橘、桃子、柿子等水果,同样也影响蔬菜,受灾会导致颗粒无收。一旦发现疫情,林云彪立即赶往灾区,通过架设挂瓶诱虫器、喷洒生物农药、清理落果等方式控制疫情。“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尽可能地将疫情扼杀在摇篮里,一旦这道防线被突破就很难根治。”林云彪说,现在所有从省外、国外进入我省的种子、种苗、果蔬都必须先过检疫关。为及时监测到疫情,全省分布着1200多个植物疫情监测点,其中包括230个国家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一旦监测到疫情的苗头,就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灾面积扩大。
      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枯病、青果病,它会导致新梢叶片斑驳黄化、树体衰退、果实小或畸形。这是林云彪与之斗争了32年的病害。1981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林云彪,就接触到柑橘黄龙病,这种病害在生产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染上,而且无药可治,只能清理病株。“2005年全省受灾面积达到16万亩,清理病株187万株。”林云彪回忆起当年的情况说,“那时候成片成片的橘园都变成了光秃秃的黄土地,橘农们心痛,我们也一样心痛。”
      这32年来,林云彪一直没有放弃研究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方法,针对柑橘黄龙病防控持续推行种植无病毒良种苗木、“治虫防病”和“挖治管并重,综合防控”,发病面积、发病株数持续下降。到2012年底,全省发病5.76万亩,病株数12.98万株,病区平均病株率控制在1%以下,避免因黄龙病危害出现柑橘生产大起大落,保护了柑橘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橘农了解到柑橘黄龙病,他还主编了一本名为《柑橘黄龙病及其持续治理》的书。“植物保护检疫局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将疫情控制在源头。”林云彪说。今年年初,林云彪的团队在温岭查到了一批带有病毒的“华欣砧优”西瓜砧木种子,检疫证上只写了100公斤,但实际这批种子有480公斤,当即对这批种子予以封存、随后没收的处罚,已种下去的全部挖起销毁,避免了疫病的暴发流行。
      除去植物疫情监测、应急防控处置工作,培训也被林云彪列入到日常工作的范畴中,“刚刚在做的PPT就是准备近期给种植户们培训的时候用的。”农民了解更多关于植物检疫工作的知识,就能更好地控制疫情,减少大面积爆发疫情的情况。3年来,林云彪积极宣传培训普及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技术知识,着力建设植物疫情早期监测点预警,努力推动建立植物疫情封锁扑灭补偿救济机制,除全省性活动外,他还先后参加全国植物检疫干部培训班、四川和上海检疫培训交流共11期,参加各市县植物检疫站组织的各类培训咨询活动,培训检疫师资和兼职检疫员约2200人次,为小面积、低密度下发现植物疫情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撑,早发现、早防除,指导植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铲除疫点,阻截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
    图为林云彪(中)在橘园为橘农答疑解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