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通讯员 杨颖慧 华 涛
本报讯 晚稻收获后留在田里的秸秆如何处理?有些人拿它当柴烧,也有人只能以100元左右的低价卖掉。然而,海盐有个农户田里的稻草,竟以每亩1500元的高价被收购。他的稻草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广袤的田野上支着巨大的绿网,稻田与稻田之间的田埂上都覆盖着白色的薄膜,田埂边还有一条条注满水的沟渠。位于海盐县沈荡镇尤甪村的这块“另类”农田,是嘉兴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85亩稻鳅混养田,那些卖出高价的秸秆就是出自这些里。
三羊农业负责人陈小东告诉记者,在县农经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从2013年6月份开始尝试稻鳅混养。“泥鳅具有高蛋白质,被称为‘水中人参’,一般的泥鳅市场每公斤也可卖到44元。稻鳅混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泥鳅在稻田浅水中上下游动可起到松土作用,促进水稻根部成长。泥鳅还喜欢吃水稻上的螟虫卵及褐稻虱,能帮助控制稻田病虫害。而泥鳅的排泄物也成了水稻生长最好的有机肥。”陈小东说,“为了培育出品质好的泥鳅,他的稻田一律不使用化肥,而是采用自己研制的混合有机肥。有机肥用羊粪、牛粪、菜籽饼、泥土等原料发酵而成,不含重金属,有利于水稻生长,也不会影响泥鳅成长。”
说起稻鳅混养的收益,陈小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益还真可观。每亩可产泥鳅200公斤,按照生态泥鳅60元一公斤的市场价,来年春天泥鳅上市时每亩可净赚8000元,2013年水稻每亩卖了1600元左右。预计第一年养殖就可以收入上百万元。令陈小东意外的是,除了他的生态稻米和泥鳅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之外,连不起眼的秸秆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嘉兴圣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收购了他的稻草,作为圣迦巴西蘑菇种植原料棒使用。这种蘑菇经专家检测发现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强人体抵抗力,但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特别高,该公司对稻鳅混养田水稻种植和收获环节多次严格检测,在稻草及土壤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成分和重金属成分,这样的稻草自然贵了,几乎接近普通农户晚稻的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