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首次育成小型猪近交系,相关成果“小型猪近交系研究与鉴定”最近在北京通过专家组鉴定,被认为实现了猪种质资源创新,丰富了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理论与实践,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据该研究第一完成人、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冯书堂介绍,近交系动物以其遗传高度稳定、基因高度纯合,以及偏差小、可重复性强而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使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目前国际上已培育和利用了450多种近交系小鼠、大鼠等,广泛应用于解决人类疑难病症、攻克生命科学和医学、药学难题;而猪和鼠类相比,与人类有更大相似性,其生物学利用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更高,尤其在未来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研究以两头我国特有的五指山猪为系祖,采用“仔配母”“全同胞”交配、笼架饲养技术等综合措施,逐步克服、跨越了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成活率恢复三个阶段,成功组建了F20—F23代近交系群体,并具有完善系谱。目前该近交系猪已出售3000多头,成功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新药鉴定、转基因食品安全、异种器官移植等领域。
康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