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种植业

2013,健康养生产业牛气冲天

我省铁皮石斛产值新增5亿元

  铁皮石斛是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中药现代化工程建设的主导品种。2013年,我省铁皮石斛产业交出一份喜人的答卷:全省铁皮石斛种植基地1.8万亩,比上年增4000亩,总产值超过30亿元,比2012年增加5亿多元,其中品牌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30%,市场对“浙江铁皮石斛”产品品牌的认可度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浙江铁皮石斛产业的兴起,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拓和巨大的开发前景,工商资本纷纷流向该行业,在给行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跟风发展现象。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产品质量和行业信誉等问题,如行业自律性不强,生产投入品把关不严、盲目用肥用药以追求产量,少数产品良莠不齐、经营者虚假夸大宣传,云南、广西等产区产品对市场的冲击和挑战等负面因素,去年以来,全省上下积极构建多部门联动、各主体参与、全环节标准化生产与监管的工作机制,凝聚合力,组织实施了浙江省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信息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不仅保障了铁皮石斛源头生产的“安全、稳定、有效、可控”,显著提高了基地生产的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且促进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树立了“浙江铁皮石斛”产业品牌。
政策引导 制定规范
  省农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联合召开了全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与监管会议,出台了《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12-2015年),下发了《浙江省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铁皮石斛基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铁皮石斛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记录档案》,要求全省铁皮生产基地做到产品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加强监管 确保质量
  省农业厅将铁皮石斛纳入农产品产地准出安全体系建设,开发了铁皮石斛行业生产管理及追溯监管平台,同时组织开展铁皮石斛用药、用肥登记试验,同时,省农业厅还联合省食药监局、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多次开展专项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重点检查生产基地用肥用药等各种投入品使用情况,加工过程中投料管理、质量控制等重点环节,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共抽取了铁皮石斛鲜品、枫斗、干花等样品231份,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检测,针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出了一对一的整改通知书。通过检查和整改,促进基地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显著提高,2013年抽样合格率达到97.1%。
强化自律 诚信经营
  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成立了铁皮石斛分会,全体会员发出了“规范生产、保证质量、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行业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浙江省铁皮石斛行业诚信生产经营倡议书”,并进行现场签名,公开承诺,共同维护行业声誉和形象。组织开展了首次全省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评出信用等级AAA级生产基地3家,AA级生产基地5家,A级生产基地16家,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编印了《浙江铁皮石斛生产基地》画册进行宣传,起草修订了省级地方标准《铁皮石斛生产技术规程》。举办了两次以“安全生产、品质提升”为主题的全省铁皮石斛产业提升发展培训班,指导成立金华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协会,积极开展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培训,提高了生产基地管理和技术水平。
注重品牌 宣传文化
  2013年11月28,在乐清市成功举办了以“中华仙草、健康养生”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浙江铁皮石斛(乐清)文化节。安排了浙江铁皮石斛产业成果展示、“铁枫堂”浙江农业吉尼斯铁皮枫斗加工技能擂台赛、铁皮石斛养生沙龙及产销对接活动、发布“浙江省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信用等级基地”、考察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寿仙谷”杯铁皮石斛产业摄影比赛和全省铁皮石斛产业提升发展培训等系列活动。联合我国最权威药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出版发行了“铁皮石斛专刊”,报道铁皮石斛研究领域最新成果。期间乐清市被授予“浙江铁皮石斛产业基地”、“中国铁皮枫斗加工之乡”称号,乐清铁皮石斛生产企业与国内客商签订了5.03亿元的产品销售协议。文化节的举办,营造了科学认识铁皮石斛、科学消费铁皮石斛、科学发展铁皮石斛的社会氛围,宣传展示了“浙江铁皮石斛”的产业品牌与文化,对促进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何伯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