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农机化

罗锡文院士展示新技术新机具

水稻机械化进程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日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的主持下,华南农业大学举办了一场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现场演示会。水田平整机具、水稻种植机具、水田植保装备、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无人驾驶直升机等18台(套)机具一一亮相,引起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130多个单位300多名代表的极大兴趣。
  在演示会现场,来自贵州省井平县农业局的龙立敏仅是观看还不过瘾,在驾驶员的指导下,他亲自坐上一台水稻精量水穴播机在田间操作了几圈。他兴奋地说:“学习罗锡文院士的这些新技术与新机具,是我这次来的最大目的。这些机器很不错,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台普通型水稻精量水穴播机,不仅操作起来很方便,而且适合我们贵州那边的地形,非常实用。”
  演示会结束后,罗锡文院士做了题为《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十多年来在水稻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研究中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但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经过多年的努力,罗锡文院士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的新机具已经可以实现从土地平整、水稻插播、机械化育秧、精准喷施、GPS导航的自动作业等全部流程。“我国目前种植水稻的人工成本过高,只有大力推进机械化才能降低成本,并有效减少土壤污染。”罗锡文院士表示。
  水稻生产机械化包括五个环节:水田耕整、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水稻收获、稻谷干燥。罗锡文院士及其团队对这五个环节的技术和机具都进行了革新,实现了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各地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新技术和新机具不仅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一,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水稻产量。
  2013年9月29日,罗锡文院士主持研发的水稻机械精量旱穴播技术在新疆实现平均亩产达1029.4公斤,创造了新的纪录。罗锡文表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如果说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造福了亿万人,那么我要做的就是要给水稻种植带来一场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表示,此次演示会展示的机具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作业质量高。“这么多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成功,充分显示出我国在水稻机械化进程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方 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