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欠发达地区推行统分结合养老模式的思考

  □陈新森
  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让老年人安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如今的农村,子女外出就业、打工、经商和求学愈来愈多,完全依靠家庭力量居家养老的传统方式受到限制,有限的养老资源无法满足社会日趋强烈的养老服务需求,也不符合老年人偏向在家养老的传统观念。采用统分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统分结合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统分结合居家养老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模式,具有不离亲、不离家,省投入、省心事,广受益、广覆盖,可灵活、可持续等特点,深受老人、家庭和社会欢迎。
  受传统文化与居住习惯的影响,大多数老人喜欢选择在家里养老,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建设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既可解决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导致的吃饭、洗衣等日常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又能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夜间分散居住,比较容易为老年人所接受。
  从调查情况看,新建1家养老机构需要政府投入几百万元,年人均运行成本至少上万元,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审批、建设。然而,利用现有房屋、闲置校舍、村办公场所等公共设施,改建1家200平方米以上,服务20名以上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配备厨具、洗衣、医疗等基本设施,政府只需投入20余万元。同时,统分结合模式,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据估算年均3万元即可保障。建设统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投资额度小、建设时间短、花费精力少,而且解决了子女在外工作的后顾之忧,适合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比较有限的欠发达地区发展。
  同时,统分结合居家养老,一方面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洗衣、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老人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需求服务,不仅可以保障高龄、空巢、孤寡、贫困等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还可以面向一般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有偿服务。另一方面,这种养老方式价格低廉,服务面更广,受益老人更多。
统分结合居家养老的路径探析
  全省计划在2017年底前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具体建设中,应坚持村级主体、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就近便民,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采取“四统四分”的方法,着力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何建的问题。
  统一规划布局,分步推进实施。科学规划服务中心建设布局,根据老人数量、经济基础、硬件设施、辐射范围等实际,以“大村统一布点、小村分享服务”的模式,对老人居住集中、服务需求较大的村,改造或兴建具备日间托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居家养老中心;对规模较小村建立养老服务站、老年活动室或社区服务中心。合理确定服务中心建设村点,按照“就近、便利、安全、节俭”的要求,采取新建或利用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室、闲置学校、村级办公用房等公共设施进行修建、扩建或改建等方式,分类规划确定建设村庄。分步推进服务中心建设,选择老人人数较多、集体经济较好、硬件基础完善、班子队伍团结、辐射范围较广的中心村和规模较大村先行建设,再逐步推向一般村和规模较小村。逐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优先保障高龄、空巢、贫困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需求,再逐步向有服务需求的所有老人覆盖。
  统一建设标准,分类梯度管理。采取民政部门统一规划设计、乡镇集中指导、村级具体操作的建管模式,按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设有独立的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文体活动室、日间休息室以及便民食堂(要求能同时容纳20名老年人就餐)等功能区的要求,统一标识,统一立面,统一设备,统一布置,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本着“集中高效、充分利用、重点保障”的原则,分类将老年人纳入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层次服务。如对采取户院挂钩、由亲属代为照料的五保老人,由服务中心提供无偿服务,经费从五保供养经费中列支;村(社区)内所有80周岁以上老人和城乡一类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由服务中心提供低偿服务;社区内60周岁以上自愿参加的老人,由服务中心实施有偿服务。具体收费标准可由村“两委”决定。
  统一功能设置,分层满足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村级为老服务平台,必须设立有便民食堂、医疗保健、文体活动、日常服务等基本服务功能的设施,以解决老年人最基本、最关心、最迫切的生活困难问题,为老人提供基本、必要的服务。对有条件的服务中心,针对老年人不同情况和服务需求,拓展家政保洁、日间托养、康复护理、邻里互助等服务功能,满足不同需求。如对高龄、失能、失智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洗涤、餐饮等服务;对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但需要照料的中高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对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心理咨询、精神慰籍等个性化服务。对辐射范围内村庄,采取统一订餐、统一配送、统一托管的方式,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为老服务。
  统一运行机制,分级合力关爱。坚持“政府主导、村级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完善多元化投入及运行机制,确保居家服务中心建设健康、可持续推进。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把养老服务行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来培育,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各类主体参与城乡养老服务行业投资,努力实现城乡养老问题取得新突破。实施多元化筹资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建设主体地位,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农房改造等工程,采取“财政出一点、上级补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自筹一点”方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保障。通过开展社会帮扶活动,鼓励社会组织、个人、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建立互助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爱心人士、民间社团、各类志愿者群体等社会力量,通过开展党员公益日、志愿服务日等形式广泛开展尊老、爱老、敬老、孝老活动,合力推进新型城乡养老工作。作者系磐安县副县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