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安置房缘何变成“纸牌屋”

  河南洛阳安置房的质量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当下显得尤为扎眼。用纸填充的薄木板门,碰着就能砸出坑的墙壁,四处漏水的房子……如此恶劣的安居工程质量怎能让农民放心洗脚进城?
  安置房缘何变成“纸牌屋”?首先是因为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其次,与监理单位的失职有直接的关系。据报道,这一工程早在验收之前就已经发现质量问题,但监理单位并没有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到位,而是让工程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监理方负责人的一句话令人不寒而栗——“我们只对验收的程序进行监督,如果参建各方认为的质量合格,就可以。”监理是建筑质量的“守门员”,如果监理都放弃对工程质量的监督,验收只是走形式、走过场,恐怕不仅是安置房,还有更多房子的天花板有可能坍塌。
  比监理方责任更重的恐怕还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作为河南省首个村民高层安置房,福民一号小区是洛阳市推进城市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工程的建设方是政府专门成立的撤村并城规划建设办公室。一方面政府部门一再强调安置工程是民心工程,要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工程;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种种问题,最终变成了“黑心”工程、揪心工程。其间的差距和原因,恐怕尤其值得有关部门去寻找乃至纠偏。
  如今,城镇化的大潮滚滚而来,拆迁安置房有可能将是农民最后的安身之所,用什么样的房子来迎接他们既体现城市的胸怀,更体现着为政者的良心。
(摘自《京华时报》 杨子非/文 2014年3月2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