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之百

  零排放


之百



浦江农牧对接实现双赢
□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为治理养殖污染,去年10月以来,浦江县推进畜禽养殖转型升级,实现了畜禽养殖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4月4日,记者从浦江县农业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该县已运送沼液3100车至全县的农田,共计9300吨。
  每天中午,驾驶员黄双喜或其妻子都要开着一辆印有“沼渣沼液抽排设备”的槽罐车,驶向位于浦江县浦南街道的徐地畈生态养殖场。10分钟后,3吨沼液被装车送往附近的蔬菜、水果基地。根据该养殖场3400头生猪的存栏数,黄双喜的槽罐车运4车后,就能消纳该养殖场生猪当天的排泄量。
  “养猪场排出的污水,用对地方是个宝,用错地方是个害。”浦江县农业局农能办主任张解民告诉记者,为确保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浦江县根据各乡镇(街道)现有畜禽存栏量和种植基地消纳沼液能力,按照就近对接原则,在养殖场建立贮肥池、输送管网、槽罐车等沼肥输配送体系,并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由各乡镇(街道)安排消纳地块,与农产品基地进行对接,建立供需关系,形成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生态循环。目前,该县已购置沼渣沼液运输车12辆,在农产品种植基地建造贮肥池33处,4159.39立方米。
  “如何保证养殖场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全部清运?农产品基地有没有能力把沼液全部消化?”记者问。“乡镇(街道)根据现有畜禽养殖量,折算排泄物量,划分养殖场责任片区,明确每辆车抽运的养殖场以及对接消纳基地。”张解民说。据介绍,该项工作还纳入了乡镇(街道)水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考核。“菜农、果农对沼肥需求量很大,林农还在反映,能不能配送一些到苗木基地。”张解民透露,当地正在布局,在适养区发展一批规模牧场,把这种农牧对接的“双赢”模式扩大推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