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试销一月,冷鲜鸡杭城“降温”

  □见习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4月初,作为杭州主城区首家完成冷鲜禽交易区改造的农贸市场,翰林农贸市场的两个冷鲜禽摊位正式开张销售,开业第一天,商户所进的170多只冷鲜鸡鸭就被一抢而空。一个月快过去了,冷鲜鸡鸭的销售还好吗?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还高吗?近日,记者来到翰林农贸市场了解。
消费者:不愿为未知买单
  罗大姐是翰林农贸市场内“长成”家禽店的老板娘,“刚开张那天生意好,我这家店卖了130只鸡、10只鸭,现在每天能卖个七八十只就不错了,大家的新鲜劲过了。”在谈到每天的销量时,罗大姐显得颇为无奈。
  据隔壁“二明”家禽店销售员舒小姐介绍,现在她卖的富阳梅林冷鲜鸡每公斤60元左右,活鸡是每公斤56元,折算下来,每公斤冷鲜鸡要比活鸡还便宜2元钱,但就是这样,现在的销量也比当初活鸡销售时少了近2/3。“算了,我还是再看看吧,不是活的不放心啊。”在“长成”的摊前,家住附近的李大爷看了看保鲜柜里的鸡后摆摆手走了。听了记者的询问,李大爷告诉记者,以前买的鸡都是活鸡,现杀的看着就新鲜,现在看见的都是躺在冰箱里的,怎么都觉得别扭。
  家住朝晖附近的居民吴女士反映,自从活禽交易被禁之后,她家的餐桌上就再没出现过禽类菜品,原因是家中老人还未接受杀白鸡或冷鲜鸡,如果能像市场上的猪肉一样,有二维码追溯来源并了解养殖情况,就会放心一些。
  冷鲜鸡销售热不起来,杀白鸡也“同病相怜”。在杭州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家禽区,因为杀白鸡无人问津,两名家禽商户闲得聊起了天。商户丁大姐告诉记者,由于市场设备还未到位,所以现在只能先销售杀白鸡,可是销量一直不好,“杀好的鸡怎么都卖不过活鸡,好多老客户都跑去郊区基地买活鸡了。”据记者了解,丁大姐现在一天仅能销售10—20只鸡,每只鸡的利润在6元钱左右,而她一天的摊位费开销就要80元,一天下来,也只能保保本。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供货商:摸索道路寻找对策
  在翰林农贸市场经理詹海龙处记者了解到,在冷鲜禽交易区开业的头两天,市场每天的家禽销售量还能维持在170只左右,但近一周来,每天就只有100只左右的销售量了。“还是因为消费者不放心,我们现在对所有进入市场的家禽都加大了监管力度,以保证食品安全。”考虑到现今家禽销售的难处,翰林农贸市场已将两家家禽商户的摊位租金从一年5万元降到了2万元。
  朝晖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5月份开始对整个市场进行大改造,现在规划将冷鲜家禽区安置在一楼划出的专区,“除提供好的销售环境,市场还会帮忙联系可靠安全的供货商,让商户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虽然市场还不明朗,但杭州五丰联合肉类有限公司已经铁了心要涉足冷鲜家禽产业。该公司营销开发部王经理告诉记者,“五丰”正在为进入冷鲜禽肉类市场做最后的准备,使用脚环、二维码等可供追溯产品源头的方法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恢复消费者对冷鲜禽类产品的信心,具体模式争取在7月份前出台。”据悉,五丰肉联还在积极配套建设网络销售平台,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助推冷鲜鸡的销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