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温州市长微信力推粮食生产

全市早稻种植面积有望超44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

  □本报记者 陈鎏琰 见习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这两天,瑞安市马屿社区源田家庭农场的项宝荣终于舒口气了,他承包的2500亩耕地顺利插上了早稻秧苗。项宝荣告诉记者,今年家庭农场的早稻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0亩。“市里抓早稻的力度很大,政策越来越好了!”项宝荣笑着说。为了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今年,温州市的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同比增长20%,总资金超过2400万元,其中对整村土地流转种植粮食达到300亩以上的村,新增2万元补助,这一政策大大调动了各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为项宝荣这样的种粮大户扩大早稻面积提供了机遇。
  像项宝荣这样扩种早稻的农民,温州各地都有。温州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预计达44.76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余亩。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温州市长陈金彪在微信群里力推粮食生产密不可分。
  3月底,陈金彪在微信上建立了县(市、区)长、市直部门一把手和各位副市长、秘书长这三个群,将一些领导批示、信息、批件等,直接在微信群里发送,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效能。
  微信群的建立,让温州市农业局局长王蛟虎看到了推动早稻生产的机会。王蛟虎特意请有关媒体对全市早稻种植中存在的抛荒现象,以及种粮大户流转不到土地等问题进行暗访,形成专题材料,并报给温州市委、市政府。陈金彪立刻在微信群里转发了这一专题材料,并对今年的早稻生产做出再部署,要求各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既要加大政策等扶持力度,又要层层引导做好工作,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温州所属各县(市、区)长在群里看到陈金彪的微信后,立即行动起来,针对本地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早稻面积的落实。4月中下旬,苍南县县长黄荣定专门带领春耕生产督查组,督查当地土地流转和早稻生产情况。为鼓励原先种植番茄等经济作物的农户种植早稻,苍南在原有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每亩50元的补助。
  为使早稻面积落到实处,温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深入开展联大户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农技人员分组赴各地为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与此同时,市里成立5个春耕生产工作督查组分赴各地开展督查,重点督查各地早稻种植面积、季节性抛荒、土地流转、农业“两区”建设、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等情况,并实行全市通报和抛荒情况上墙公示制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