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资质量监管,生产者和经营者是源头。据悉,目前宁波共有农资经营户1065家,这些经营户多设于乡镇村落,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大。为此,该市想出了一些妙招。
“我们卖农资先要将农资商品的生产批准证书、农药登记证和企业营业执照等资料送到工商等部门备案,只有通过审核的商品,才能获得这张农资商品准入查验卡。”宁波市甬丰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农药部经理徐伟,指着一个类似于价格牌的小方卡片对笔者说道。
“农资商品准入查验卡就好比是农资的‘身份证’,每张卡上都标注有一组数字,如001-02-003,001代表的是农资批发企业的编号,02代表化肥(01代表农药,03代表农膜),003代表经营农药品种的档案号,一旦出现农资质量问题,我们便能迅速追根溯源。”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有关工作人员指着查验卡上的一组数字进一步解释道。
据悉,宁波从2007年全面推行以“两账两票、一书一卡”为主要内容的农资商品准入制度,目前,已在全市所有35家农资批发单位推广准入查验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经营户可以凭供货单位提供的准入查验卡,免除索备农资“三证”的义务,既降低了相关成本,又提高了监管效率。
同时,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该市探索制定了《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办法(试行)》,推进并实现对农资经营的分类分级监管。
“被评为信用A级企业之后,顾客对我们店里的农资商品质量更加相信,不但拉牢了一批老客户,而且不断有新客户上门。”一说起这个信用评价,宁波市鄞州区禾丰农资有限公司江北夏村农资部经理曹勇满口称好。
“当时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监管对象多且分散与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据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监管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宁波市已完成对738家农资企业的信用评价,其中A级190家、B级545家、C级2家、D级1家。对于A类企业,减少对其检查次数,而且在各项评优活动中予以倾斜;B类企业为偶有小错的,则以针对性引导纠正为主;至于C类和D类企业,则明确强化日常督查。“如此,就能让有限的人力投入到更加必需的检查中,最终实现全面精确监管。” 张淑蓉 刘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