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一个身影在成片的红叶石楠间晃动。慢慢走近,只见他背着药桶,按动开关,药水细细密密地洒在苗木上。“你来啦,这么大太阳,先去树荫底下躲躲吧。”他抹了把头上的汗水,黝黑的脸上开出笑容,拖着残疾的右脚往前“跳”。他就是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幸福村的一名残疾人李绍明。
拖着残脚走南闯北,踏遍全国三分之一省份
1958年,李绍明出生在乾西乡幸福村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和和睦睦,与他们的村名一样简单幸福。4岁左右,一向健康的李绍明突然发起高烧,持续不退,经诊断后才发现是得了小儿麻痹症,最后病虽然好了,但右腿落下残疾。然而,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他对生活失去信心。
初中毕业后,李绍明进入当地一家碾米厂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26岁时,他和妻子曹志鸳结成连理。李绍明爱闯,不甘于碾米厂平平淡淡的工作。和家人商量后,他离开家乡,远赴云南做起药材生意。“那时还没有快递,每次我都得坐火车亲自把药村带回来,有一次还在火车上遇到了贼。”记得那一次,李绍明带着价值几万元的药材准备坐火车回家。候车时,他遇到一个自称来自江苏的男人,两人相谈甚欢。中途,李绍明去了一趟厕所,回来时发现那男人不见了,自己采购的几袋中药材也不翼而飞,只得自认倒霉。
在云南做了四五年药材生意后,李绍明又转行做起木材生意。他辗转黑龙江、福建、云南……销售原木加工成品。拖着不便的右脚,他在创业路上坚强行走,全国三分之一的省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回乡经营苗木事业,汗水浇灌幸福生活
李绍明有一个妹夫在家乡种植苗木,生意做得还算红火。厌倦四处漂泊的李绍明也想安定下来,2007年,他回到家乡承包了10多亩土地,准备种植红叶石楠。“以前做药材和木材生意虽说没有亏,但也赚不了多少钱。种植苗木初期,要投入4万多元,我手头没多少钱,只能四处借。”资金筹措完毕后,有种植经验的妹夫在品种选择、种植方法等方面给他指导。从那时起,幸福村村民每天都能看到李绍明拖着残疾的右脚在地里忙碌。那一年行情不好,第一批苗木只赚了4000元左右,但李绍明没有灰心,他决定坚持下去。
当年4月份,苗木卖完后田里地空着,爱动脑筋的李绍明想着不能荒废土地,便种了三四亩西瓜,西瓜成熟快,卖完后他又种植了茄子等一些蔬菜。等10月份蔬菜收割完毕,他又栽种了下一批苗木。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一年,种植水果蔬菜倒是让他赚了万把块钱。
种植苗木对李绍明来说是从零起步,为了尽快了解苗木的习性,李绍明整天呆在田地里,妻子开玩笑说田地才是他的家。右腿的残疾让他干活时注定要比常人花更多的努力。尤其是犁田时,残疾的右脚带来很大不便。犁田时他手握犁田拖拉机,拖拉机速度快,“突突”往前冲,李绍明握紧把手,拖着右脚拼命在后面跟着“跳”,有时跟不上摔倒在地,和土地来个亲密接触,他抹抹一脸的泥,起来继续“跳”。除了犁田,最辛苦的就是夏天放水。夏天天气炎热,苗木要“喝”很多水。白天水被太阳晒得很烫,不能灌溉苗木。每天傍晚吃完晚饭,李绍明就带着一条长椅到田里,移开田埂间的石头,把水引进田里。放水看着简单,李绍明却无奈地笑笑:“夏天放水也是一场‘争夺战’啊!”原来,有些人为了灌溉自家的田地,晚上会来抢水,“半路打劫”,把水引进自家田里。所以,放水的日子,李绍明几乎都得在田间看着,睡在长椅上。蚊虫叮咬,酷热难当,根本没法睡觉。他总是眯一会儿就起来转转。
传经验帮推销,致富不忘帮扶他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李绍明的苗木生意就步上了正轨。2010年,他被评为婺城区“自强模范”。如今,除了幸福村,李绍明还在周边承包了40多亩土地。由于已经掌握了苗木种植技术,李绍明不再套种蔬菜,而是专心致志种苗木。“我这里主要以红叶石楠为主,还有一些红花檵木等。今年上半年我的苗木就卖了60多万元。”说起如今的成果,李绍明甚是欣慰。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李绍明不忘帮扶别人。在苗木界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如果你帮卖方介绍了顾客,就可以从中拿到一定的中介费。李绍明以前在全国各地跑过,认识的人多,每次人家苗木没销路时,他都会无偿帮他们介绍顾客。尤其是一些种苗木的残疾人,李绍明帮他们四处联系,就是希望大家的苗木能卖个好价钱,生活过得好一些。
前年,邻村一个残疾人在李绍明旁边种苗木。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小苗种了一半资金就不够了。那户人家全家老小都指望着苗木的收成,李绍明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主动拿出两万元现金,帮助对方渡过难关。不仅如此,李绍明还经常转到对方田里,把自己种苗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他,让他少走些弯路。
杨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