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蚕豆/春玉米-夏玉米-秋马铃薯多熟制

  •   主讲人 松阳县农业局 刘关海
    茬口安排
      春玉米2月下旬小拱棚保温育苗,3月下旬移栽,6月中下旬采收;夏玉米6月中旬育苗,下旬移栽,9月上旬采收;蚕豆10月下旬播种,翌年4月下旬采收;马铃薯9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开始陆续收获上市。
    蚕豆栽培
      1.选用良种。选用“慈蚕一号”。该品种产量与“日本大白蚕”差异不大,但其荚型较大,三粒以上荚比例达41.1%,比同类荚型的“日本大白蚕”提高4.9个百分点,而且品质优、商品性好、市场畅销。
      2.适时早播,合理稀植。蚕豆适时早播,是充分利用冬前温暖气候促进分枝早发,建立高产群体的关键。一般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11月上旬。晚稻收割后,按畦连沟宽1.5米开沟作畦,(或翻耕作畦)畦面宽1.1—1.2米。在畦中间播种一行蚕豆,株距30—35厘米,每亩1400株左右,每穴播1粒种子。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缺。
      3.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有机肥有利于蚕豆减轻连作障碍损失;磷肥能促进根瘤菌的活力,形成更多的根瘤,增强固氮作用;钾肥能使茎秆健壮,增强抗病力。蚕豆出苗后每亩施复合肥20—25公斤,有机肥500公斤,6—7叶期结合培土每亩施复合肥40公斤,促使幼苗早发,健壮生长。蚕豆开花结果期所需养分占全生育期所需养分的50%以上,如养分供应不足,就会导致花、果脱落增加,有效夹数和粒数减少,产量下降,适时施用花肥能增果增粒,有效提高蚕豆夹果产量。因此,在蚕豆现蕾和初花期,均应酌情施肥,一般每亩施复合肥3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蚕豆打顶摘心后,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提高蚕豆有效夹果率。同时,结合防病治虫在蚕豆花前花后叶面喷施硼、钼肥和磷酸二氢钾2—3次。
      4.及时摘心抹芽,培育健壮有效分蘖。摘心是促进蚕豆分枝、早熟、早上市的一项主要栽培措施。第一次摘心在4—5叶期,摘除主茎生长点,控制顶端优势,促使分枝早发。在2月中下旬每株选留8—9个健壮分枝,剪除弱小分枝,然后在蚕豆植株基部喷施“抑牙剂”,控制无效分枝的发生。第二次摘心在3月中下旬蚕豆结荚期进行,每个分枝留7—8个花节,摘除分枝顶端。蚕豆摘除顶尖控制植株高度,利于田间通风透光,控制大量养分向顶部输送,促进蚕豆早熟,同时,为后茬玉米套种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
      5.病虫害防治。蚕豆的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赤斑病、锈病和潜叶蝇、蚜虫等。土壤湿度大、植株群体间通透性差,是诱发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气条件等农业措施以外,还应在翌年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及时进行病害检查,若发现上述病情,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连喷2—3次,控制病害的蔓延。
    春玉米栽培
      1.品种选择。根据近年来市场销售和生产效益分析,鲜食春玉米选用“鲜甜5号”等穗型较大、适宜稀植的甜(糯)玉米品种为宜,这样更有利田间种植安排及提高产量和效益。
      2.播种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较好的田块,按每亩大田15平方米做好苗床待播。每15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0公斤加复合肥0.6公斤。在2月下旬播种,播种后加盖小弓棚保温。出苗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炼苗、防冻、防烧苗等工作,在3月中气温稳定时揭膜。
      3.适时移植。玉米苗3月下旬移植,在畦两边各栽种一行玉米,株距35—40厘米,栽植密度每 亩 2200—2500株。
      4.合理施肥。玉米是需钾量较大的作物。一般在玉米移栽成活后每亩施 15:15:15复合肥10—15公斤,有机肥每亩500公斤。蚕豆收获后将蚕豆秸秆放置玉米基部,每亩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0公斤,并进行培土。大喇叭口期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30公斤或尿素15公斤钾肥10公斤,齐穗后看苗补施尿素10—15公斤。
      5.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主要是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和玉米螟、蚜虫及地下害虫蝼蛄等。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收获前20天停止用药。
    夏玉米栽培
      1.前茬秸秆处理。春玉米收获后,及时将前茬玉米秸秆砍下排放在畦中间,施入尿素10公斤促进玉米秸秆腐烂,再在畦两边挖出移栽穴(沟),同时将玉米秸秆埋入土中封严。也可以将玉米秸秆通过加工,用作奶牛饲料。
      2.短苗龄移栽。夏玉米一般选用甜玉米“鲜甜5号”。在春玉米收获前三天播种,苗龄7天左右移栽。栽植密度要比春玉米略密,每亩2500株左右,移栽时要及时浇活棵水。
      3.防干旱。夏玉米在高温季节生长,水分蒸发量较大,要防止土壤干旱缺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抗旱。
      4.巧施肥。夏玉米生长进程较快,肥料利用率较高,施肥要讲究及时适量,总施肥量一般可比春玉米减少10%左右,玉米移栽成活后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促苗,中期看苗促平衡,大喇叭口期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30公斤,抽穗后看苗补施尿素10—15公斤。
      5.病虫害防治。夏玉米生长期间温度高,病虫发生频率加快,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秋马铃薯栽培
      1.整理前茬玉米秸秆(方法同春玉米)。
      2.选用小整薯适时播
      种。秋马铃薯播种期间温
      度较高,种薯一般不提
      倡切块播种,选用30克
      左右的“中薯3号”等品
      种,小整薯播种。
      秋马铃薯生育期短,一
      般播种后70天左右即可收获,在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按株距25—30厘米在畦两边的播种沟中摆放种薯,每亩摆种不少于3000株。在种薯株距间每亩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5—30公斤,用500公斤泥灰或腐熟有机肥盖种。
      3.中耕培土,防青皮薯。苗后及时中耕培土,防止青皮薯发生。结合培土每亩施高氮高钾复合肥25—30公斤。培土时,在畦中间预留下茬蚕豆播种沟(蚕豆播种出苗后,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可将马铃薯经叶翻向靠沟一边)。
      4.防治病害。秋马铃薯病害主要有青枯病、晚疫病等。当出现零星发病时,及时拔除病株减少再次侵染,喷施甲霜灵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5.适时收获。11月下旬马铃薯植株退色转黄,即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收获上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