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收夏种繁忙季节,帮工难找、用工太贵等难题一直困扰着许多种粮大户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笔者在桐乡农村走访时发现,在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扶持下,不少农业大户加快了“机器换人”的步伐,各式各样的农机正为现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前些天,石门镇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一样新“宝贝”,一台产自台湾的“水稻芽谷专用拌种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卫兴表示,有了这个“宝贝”后,合作社在全程机械化上缺失的一环就补上了。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张卫兴提到缺失的一环,就是水稻芽谷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的环节。目前,桐乡市普通农户由于用种量小,基本采取手工拌种方式。而规模大的合作社,由于播种量大,人工紧张,拌种技术到位率较低。
“拌种是目前水稻从播到收全过程中还未机械化的少数环节。”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陈轶介绍说,水稻芽谷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可以防治苗期病、虫、雀害,具有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经济、高效、环保的技术措施,也是近年来着力推广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之一。
作为桐乡市最大的机械化育秧中心,石门兴农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7条机械化播种流水线近期一直紧张运作着,合作社今年为洲泉、大麻等地的种粮大户代为播种育秧,播种面积超过3万亩。“机器换人”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提高药剂拌种的到位率,给合作社破解了难题。陈轶说,经过调试发现,这台水稻芽谷专用拌种机最快每小时能拌种2.4吨稻种,效率是人工拌种的数十倍。
面对日益凸显的农业用工荒、用工贵难题,桐乡不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纷纷实施“机器换人”。濮院镇油车桥村种粮大户刘金龙如今种植水稻面积达到500亩以上,去年农忙时的找工难问题一直是老刘的担忧。为此,刘金龙今年下血本,一口气购置了4台大型拖拉机、插秧机等,花去25万元。其中一台还是进口机械。刘金龙说,“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让机器替代人工,不仅能提高作业效率,更有助于粮食增产丰收。 宋彬彬 夏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