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农机化

植保无人机“飞进”万亩茶园

  •   □本报记者 徐琳 文/摄
      本报讯 “嗡嗡嗡”,伴随着发动机轻微的嗡鸣声,携带着一桶农药的小型植保无人机缓缓升空,在杭州市余杭区乐益农机服务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开始向茶树均匀地喷洒农药。日前,在余杭区中泰街道泰峰村的紫荆山茶场,记者见到了这新鲜的一幕。“真是稀奇,用飞机打农药我只在电视里见到过,没想到今天居然看到真的了。”植保无人机的演示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村民李爱平告诉记者,打农药是桩辛苦活,“特别是夏天,半小时左右才能打完一亩地,高温和农药刺激还很容易使人中暑、中毒。”
      乐益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夏文虎一边看着无人机在茶园里穿梭喷药,一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从6月3号开始试用植保无人机,到目前已经给1000多亩茶园喷洒过农药。“如果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的话,一人一天就可以完成至少300亩地的打药工作,比起以往用人工打药,效率提高了近20倍。”
      据了解,植保无人机作业高度可自由调节,药滴漂移少,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有助于提高药滴对作物的穿透性,可节约30%至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植保无人机个头较小,一般只需要1平方米就可以完成起降,也可空中悬停,远距离遥控操作,确保了喷洒作业人员安全。“使用人工的话,一年要打药六七次,用这个植保无人机一年只需要打药2次,又省事又高效。”夏文虎说。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农村务农人员越来越少,防病治虫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按现在的市场价,一个人工一天的费用超过200元,而且还不一定请得到。”夏文虎说,打药这种辛苦活更是没人愿意干。在这种情况下,植保无人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高效、节水、优质、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项独特的优势,而且可有效把握施药的时机,控制技术质量。
      看到了优势和发展前景,夏文虎一掷千金,买下了20架植保无人机,“我自己那几十亩茶园,一架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打完药,这20架主要是用来服务周边上万亩茶园的。”
    合作社工作人员操控植保无人机给茶园喷洒农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